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围绕打造高品质健康城市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动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切实为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卫生健康基础。
织密健康惠民“服务网”
“8月23日上午,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专家(主任医师胡小娅)将来我院坐诊”。这是日前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
“不仅如此,我市市区及县医院近期还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李宏云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朱少金……”据市卫健委医改科科长徐劲松介绍,随着“名医上马”工程的落地,我市将不断丰富高端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供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名医成为常态。
据介绍,《马鞍山市“名医上马”工程实施方案(试行)》自5月17日正式印发实施,至2026年12月结束。2024年先在市属公立医院,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试点;2025年、2026年逐步推广到市、县二级及以上医院。近年来,我市通过柔性引才方式与长三角知名高校、医院开展科教研深度合作,与南京市会商形成《南京市马鞍山市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江苏省人民医院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医联体正式签约,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马鞍山分中心暨陈世益教授名医工作室、南京第一医院核医学分中心等一批名医工作室、名院分中心落户我市。2024年上半年,我市引入名医483人次、服务患者10380人次,开展名医教学490人次、高难度手术650台次。
急患者之所急,不断探索院前急救新方式,“马上急救”打造全时空立体化紧急救援体系就是高质量护航健康的有益尝试。在全省率先启动院前急救立法工作,《马鞍山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市成为长三角首个院前急救立法的地级市。在全省率先建成集1个“120”指挥中心、14个城区急救站、9个农村地区急救站于一体的市、县、乡三级急救体系,急救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我市在中国急救大会上作“立体救援体系样板建设”交流发言,向全国分享“马鞍山急救经验”。
急救技能训练▲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在马鞍山,包括“名医上马”工程、“马上急救”在内的一项项新举措密织着近220万人民的健康保障网,把优质的诊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
送上就医便民“贴心伞”
自今年4月以来,市人民医院每天都会派中医专家坐诊花山区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胡文龙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中医专家。
“胡医生不仅是市人民医院的中医专家,还是我们中心的副院长。”花山区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谢祖龙告诉记者,市人民医院选拔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积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不仅提升了基层卫生诊疗水平,也方便居民就诊。
据介绍,市人民医院与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紧密型医联体共建后,胡文龙受聘为江东分院副院长,每周一、周六坐诊。针对基层实际需求,我市开展牵头医院业务骨干下基层促提升项目,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安排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担任业务副院长,今年以来,共选派27人赴基层任职,帮助培育基层特色专科32个。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基层卫生应急站建设,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立25家基层卫生应急站,制定《马鞍山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推动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健康是人民永恒的追求,改善就医体验没有止境。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瓶颈,不断推动医联体工作的发展和完善,马鞍山市医联体正在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目标,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
为了送上就医便民“贴心伞”,我市还通过“文化夜市”激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市民近距离、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入夏以来,市中医院连续举办多场夏日文化夜市,设置名中医义诊、养生茶摊、中医特色诊疗体验项目,利用猜中医药谜语、掷六味地黄骰等游戏形式吸引市民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中医项目深受欢迎。同时,针对上班族、老年群体慢性病、亚健康状态调理的需求,开设中医特色晚间门诊,推出针灸推拿、治未病、运动损伤康复门诊,让市民在下班时间也能享受到专业、便捷的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在实践中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文化夜市▲
办好暖心为民“民生事”
为人民谋利、为百姓造福,把“健康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近日,市卫健委联合市财政局印发《马鞍山市育儿补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对马鞍山市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对象为2024年1月1日以后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生育第2个子女,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生育第3个子女,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这是我市聚焦需求办的优质民生实事之一。近年来,市卫健部门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心头、落在实处,在落实出生缺陷防治、健康口腔、安心托幼等民生实事“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自2022年开始,创新“自选动作”,连续三年面向社会征集“年度十大健康微实事”,实施了“救在身边”“家门口的中医馆”“电子健康证”等一系列惠民惠企服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加大育幼服务供给,2024年国家级优生优育指导服务中心项目成功落地我市,全市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2131个, 千人口托位数达5.16个,排名全省第三。优化特殊群体医疗政策,制定《马鞍山市城市困难人员市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减轻患者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
把人民健康作为最大的民生,早已融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生命底色。为此,我市聚力抓主抓重,以集中攻坚推动提速提效。通过抓细宫颈癌综合防治,免费为主城区2.54万适龄妇女提供集筛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防治服务,筛查覆盖率达100%。聚焦异地就医、医共体运行等难点问题,联合市医保局印发《关于促进大病患者有序就医工作的通知》,市级医院、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医联体医共体内上下转诊通道全部打通,全市跨省就医占比进一步下降,县域内就诊率稳步上升,减轻就医负担。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加快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逐步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应急指挥一张图”。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均及时规范处置到位。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