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决胜脱贫,要打好这几场硬仗

2020-04-28 12:18:44 来源: 安徽日报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2019年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全省参保人数为5796万人 医保基金共支出405.6亿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当年续保缴费2179万人 累计发放养老金136.6亿元

困难人员救助工程

向农村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 发放或支付各类救助资金152.6亿元

“四好农村路”建设

完工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5万公里 完工县乡公路大中修2807公里

棚户区改造

基本建成13.6万套

城市老旧小区整治

完成小区改造524个 惠及21.2万户居民

农村危房改造 竣工5万户

智慧学校建设

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006个 

主讲课堂406个、学生终端5.3万个 

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完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37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口,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全省还剩下的8.7万未脱贫人口,虽然总量不多,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硬仗中的硬仗;一些地方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不稳定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还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老少病残孤”等特殊群体比重大,稳定脱贫还需要多一分关心。

“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紧盯‘三户一体’,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四季攻势,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聚焦未脱贫户,集中火力攻坚,坚决打好“歼灭战”;聚焦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强化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坚决打好“防卫战”;聚焦“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统筹落实养老、低保、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打好“兜底战”。

聚焦未脱贫户,集中火力攻坚,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歼灭战”

太湖县牛镇镇同义村的贫困户阮焱祥患有白血病,妻子也身患疾病,85岁的老父亲年迈体衰,儿子正在上大学。生活的变故和重压,曾让老阮一筹莫展。

今年3月份,同义村被纳入挂牌督战村,一系列帮扶政策精准加码,给老阮这样的困难家庭雪中送炭。挂牌督战后,村里提高了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阮焱祥在村里做起了保洁员,每月收入1500元。家里原来3口人享受C类低保,现在全部提升为A类,低保金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多元提高到400多元,兜底保障更牢靠。在社会帮扶措施帮助下,阮焱祥的儿子成功申请到1万多元的助学金,可以安心完成学业。在一系列“给力”政策的帮助下,老阮今年脱贫没问题。

为坚决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我省对贫困发生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倍以上或剩余贫困人口超过4000人的县进行重点督办,市县对工作难度大的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目前我省挂牌督战的7个县和12个挂牌督战村均已制定了挂牌督战方案,挂牌督战情况每月调度。

“对贫困发生率较高、剩余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较大的县和村进行挂牌督战,就是要及时解决影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类问题,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挂牌督战主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要求,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今年要继续聚焦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和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加大投入,强化要素支撑,解决突出问题,全面补齐短板。

精准脱贫实施以来,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整体贫困状况大幅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从2014年建档立卡的484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8.7万人;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由2014年的9.1%下降到2019年底的0.16%;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由2014年底的8062元增至2019年的13485元,年均增幅10.8%。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聚焦预防返贫机制,精准施策,奋力打好返贫致贫“防卫战”

一盏台灯、一台缝纫机,居家上班的管占菊一天能加工五六百只手套。

管占菊是凤台县古店乡北王集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中,管占菊被安排到村里的扶贫企业手套厂上班,月增加收入3000多元,稳定脱了贫。今年疫情期间,手套厂迟迟开不了工,管占菊一度很发愁。

务工是管占菊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能及时复工就要面临返贫风险。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北王集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他们组织货源,并创新思路,变“集中加工”为“炕头经济”,把原材料分送到贫困户和普通农户手中,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加工,让村民们“宅”在家也有收入。

当前,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还要警惕不稳定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两种风险”,全力扎紧预防返贫致贫的“篱笆”。据统计,目前我省尚有脱贫监测户1.99万户5.32万人,边缘户6万户16.56万人,两类群体总量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的4.5%,低于国家确定的比例。

“要坚持把防止致贫返贫摆在当前工作重要位置,做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防止产生新的致贫返贫人口。”省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日前,我省制定出台《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意见》,着力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建立脱贫人口分类管理系统、返贫预警监测系统、边缘人口监测管理系统,及时强化临时救助,有针对性帮助增加家庭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加强兜底保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聚焦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做到应保尽保,扎实打好社会保障“兜底战”

马俊洪是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王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前几年,马俊洪遭遇意外事故头部受伤,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落下了残疾。当时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家中负担都压在妻子白传梅一个人身上。

一系列扶贫政策及时跟进,让这个脆弱的家庭渐渐走出困境。“现在我们两个人吃低保,每个月有三四百元的低保金;村里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收入800元,家里还养了几只羊,每年也能收入五六千元。”白传梅告诉记者,这几年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家里境况逐渐好转,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稳定脱贫,去年女儿毕业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对未来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当前,在贫困群体中,“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占比较大,很多人丧失劳动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比如全省脱贫监测户中,返贫风险为“因病”的占43.57%、“因残”的占24.16%;具有返贫风险的边缘人口中,致贫风险为因大病的占53.92%、因残的占22.08%。

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我省强化兜底保障,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应保尽保。

根据我省出台的《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意见》要求,加大社保兜底保障力度。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实现稳定脱贫、收入无保障、独居老人且无子女或子女赡养能力差等特困贫困户群体,要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确保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对低保户、特困供养户、贫困户、边缘户基本生活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实行直接救助、后置备案。(本报记者 范克龙)

[责编: 戎小平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