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豆腐村”的变迁

2020-09-01 17:02:21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黄山市屯溪区南溪南村坐落在新安江畔。这个远近闻名的千年古村落这些年叫响了另一个名头——“豆腐村”。流水潺潺,水质清冽,做出的豆腐细腻清爽、滋味鲜美。但在前些年,与豆腐产业相伴而生的煤烟、豆腐渣酸味以及遍地流淌的豆腐废水,曾让这个“豆腐村”发展陷入困境。

今天的“豆腐村”是怎样的发展风貌?近日,记者来到距屯溪中心城区几公里外的南溪南村。

步入村中,清澈的新安江水流过村前,随处可见被岁月磨蚀得油光润滑的麻石板路和两侧斑驳的老房子,而跨村而过的高耸斜拉索桥——花山大桥,一下子把人从久远的历史拉到了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村做豆腐的传统是明末清初时从绩溪县传来的,当时靠石磨磨浆,至今流传着‘绩溪牛,挑水磨石头’的谚语。”南溪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正芳祖上就是从绩溪迁来,一代代传承着土法做豆腐的手艺,改革开放后他靠着做豆腐的老手艺,成了全村首个“万元户”。

汪正芳介绍,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不通公路,生产资料也不富足,进趟城还需要先乘渡船,再到对岸坐班车。一些村民开始重操祖上旧业,做豆腐供应紧邻的市区,也有村民到外地开豆腐作坊。

今天,南溪南村有豆腐作坊27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年产值约2000多万元,涵盖豆干、茶干、豆腐衣、千张、素鸡、油豆腐、白豆腐、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所有豆制品,豆制品供应占屯溪中心城区市场份额六七成。吴桂祥的“小阿东豆制品加工厂”成立于2006年,目前在南溪南村规模最大,年产值800多万元。

“说实话,做豆腐对村里的环境影响很大,许多村民也有怨言。”吴桂祥说,以前做豆腐全是用烧煤的锅炉,污水直排,他家两台锅炉一个月至少烧煤6吨左右,煤渣都是乱倒,每天排放污水有10多吨,全村的环境状况可想而知。2016年起,村里整治燃煤锅炉,每台锅炉补贴5000元,统一将锅炉更换为生物质蒸汽发生器,用颗粒燃料替代燃煤,做豆腐的废水统一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并成立了村级豆制品专业合作社。

吴桂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烧锅炉时每天燃煤成本140元,现在加工规模翻了4番,每天颗粒燃料的成本是500多元,而且颗粒燃料变成草木灰后可以返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升了食品质量安全。现在,村里看不到污水,闻不到异味,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据汪正芳介绍,这几年,南溪南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村庄道路改造、环境整治和旅游节点打造,建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入选了中国传统古村落。目前,村里正积极谋划豆制品产业园,并挖掘整合田园风光、花山石林、摩崖石刻等旅游资源,把豆制品变成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乡村特色夜市,把“豆腐村”打造成“旅游文化村”。(本报记者 吴江海)

[责编: 邵国权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