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佳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居民“精神家园”

2020-10-15 01:53:13 来源:皖江在线

“正月就把那莲湘打呀,柳莲花呀……”10月12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佳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室看到,伴随着欢快的民歌节奏,10多名来自“轻舞飞扬舞蹈队”的老队员正在紧张排练民间舞蹈《打莲湘》。“以前舞蹈队没有条件在室内活动,现在每周都要来这里排练三四次,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打太阳晒了。”今年62岁的夏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同样,在二楼的书画室,书法爱好者余本胜正在挥毫泼墨:下笔、运笔、收笔,一气呵成。隔壁的图书室,60多岁的翟葵和几位同龄人正在翻阅《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我每天上午9时就准时来图书室,这里的报纸每天都及时更新,志愿者服务也很贴心,有热水喝、有空调吹,而且环境特别安静!”翟葵说。

在这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一幅活力满满、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感觉这不是单独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而是群众温馨的精神家园。

据了解,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该所充分挖掘现有“阵地”的资源优势,不仅开设了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宣传文化室、党员教育室、市民教育室、科技普及室和普法教育室5个馆室,还不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志愿服务。

该所以退休职工、留守儿童、社区居民等群体为志愿服务重点人群,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组织志愿者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提供党建、健康、科普、书画、图书、歌舞、戏曲、艺术、法律等各类志愿服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群众的“精神家园”。

据佳山乡党委委员孙亚梅介绍,一年来,该乡积极打造“1+16+22+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即:1个乡级实践所、16个村居实践站,22支志愿服务小分队、N个实践点,以“红帽子”志愿者服务队和“红话筒”百姓宣讲团为引领,充分融合乡文化站、妇联、工会、老教委,格林社区和印山村“六合一”资源,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活动,新年诗歌会、邻里节、书画展等活动持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用服务架起“连心桥”,用文化树立“精神高地”。

截至目前,全乡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个,累计开展各项志愿活动70多场,受众人次达2.8万多人次,先后获省级“十佳书香之乡”、“科普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记者 邵纪明 通讯员 李丽

[编辑: 邵国权 ]
分享到:
10/15 张岳峰在含山县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10/15 袁方督查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时强调
10/12 这场年度盛会即将启幕!我在马鞍山等你~
10月25日,适逢中国传统的九九重阳节,将迎来第32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盛大开幕。 [详细]
10/15 做实做细服务 促进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筑牢“就业”这个民生之基,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和持续动力。市人社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我市每年的城镇新增就业均在5.7万人以上。 [详细]
10/15 研发生产医药产品 做强做大企业规模
10月13日,位于慈湖高新区的马鞍山诺恩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忙着检测医药产品。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实验室研发和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的支持下,企业快速落地见效,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未来将专业从事蛋白降解类医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预计明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规上企业水平。 [详细]
10/15 郑蒲港新区姥长村:“八轮驱动法”赋能乡村振兴
近几年,郑蒲港新区姥长村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推动、特色撬动、产业驱动、物业拉动、劳务牵动、村企互动、示范带动、党群联动”八轮驱动法,加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短短五年时间,一批独具姥长地方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村级集体经济从2014年零收入到2019年的88.85万元,预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详细]
10/15 雨山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本月底收官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