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扬帆长三角 江淮逐浪高

2020-10-21 12:27:45 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安徽站)综述

10月14日至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沪苏浙皖网信办协办的“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走进安徽,来自16家中央及安徽省级媒体的20多名记者编辑,先后深入合肥、马鞍山、铜陵和安庆四市,围绕科创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进展馆、入企业、走乡村、溯江湖,探改革、看发展、访民生、赞成果,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唯美的视频、一场场完美的直播,聚焦安徽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展现的新作为、发生的新变化、焕发的新气象。

安徽创新馆

把“创新安徽”名片传向神州大地

量子科技、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坐落于合肥滨湖新区的安徽创新馆,一件件实物模型、一个个数字沙盘、一张张图片全面真实地展示着我省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让各家媒体尤其是首次来到安徽的中央媒体感受到安徽前沿科技的强大实力。中国日报网记者高琳琳说:“绝对是科技感、未来感爆棚!这些应接不暇的创新产品使人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带来的巨大变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在合肥市包河区塘西河公园,无人驾驶汽车稳稳地行驶在安徽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上,自动完成向右转弯、红灯停绿灯行、及时避让前方车辆等动作;在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中国第一个车轮轮箍厂、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第一条大H型钢生产线等耀眼成绩诉说着历史辉煌,马钢车轮、H型钢、冷镦钢、管线钢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拳头产品”正在彰显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硬核力量”;在铜陵市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工业大脑”项目有效提升磷酸萃取转化率,帮助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每年增加约800万元经济效益……各家媒体一边采访、一边发稿,移动为先、即时报道,将亲历亲见亲闻,变成角度新、形式活、内容足的全媒体作品,把“创新安徽”的亮丽名片迅速传向神州大地。据统计,新华网组织的安徽创新馆直播88.74万人收看;中国宝武马钢集团直播42.57万人收看。

“印象中的安徽是农业大省,想不到安徽还是科技大省。”“在安徽总算学习弄懂了量子科技的入门知识。”“有了科技支撑,安徽经济发展就有了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后劲。”……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媒体采访团一路采访报道,一路交流感受,纷纷为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安徽点赞。


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游园

传播安徽呵护“生态颜值”好声音

群山逶迤,满目苍翠,深秋时节的安庆市宜秀区杨亭村一片盎然生机。“我们村规定,不准在山上砍一棵树,见缝插绿,四季有景。”杨亭村第一书记杨凯介绍,当地通过林长制改革,把花卉、茶叶、水果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50万元。

什么是林长制?林长制如何运转?为乡村振兴提供哪些绿色动能?针对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林长制改革,各家媒体刨根问底,结合安庆样本,深入浅出地讲述安徽为全国生态保护探索路径的生动实践,在互联网上收获海量点击量,仅新华网组织的杨亭村直播收看人数就达51.69万。

浩浩长江及其支流将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紧紧联系在一起,保护一江碧水,就是保护长三角赖以生存的母亲河。马鞍山市以薛家洼区域为突破口,实施长江东岸生态修复、综合整治,为市民打造运动、观光、休闲的生态游园,成为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21名自愿退出渔业捕捞的专业渔民组成巡护队,从“打鱼人”变成“护渔人”,每日风里来浪里去,巡护着176公里长江安庆段,只为世人留住江豚的微笑……媒体采访团迎风雨、乘轮渡,踏泥泞、进乡村,采撷安徽保护美丽长江的好故事,传播安徽呵护“生态颜值”的好声音,把安徽之行当作一次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大练兵”。

从人民网的《安庆:“林长制”守护青山不老》,到中国新闻网的《筑牢生态屏障,林长制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赋能》;从央视网的《安庆市:渔民变身护渔人 登上巡逻艇守保清澈长江》到中国日报网的《从“环境问题典型”到“绿色生态乐园”,江豚都回薛家洼了!》,一篇篇报道发自基层、来自一线,沾着露珠、冒着热气,持续扩大安徽曝光度,引来线上巨量关注度。人们分明看到: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正在江淮大地更加壮阔地铺展开来。

铜陵市义安区犁桥村

描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动人画卷

铜陵市“城市超脑”运营中心,汇聚37.4亿城市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聚焦城市治理中的城市管理、社区治理、重点安全、生态环境、民生服务、宏观决策6大领域智慧场景。仅在民生服务领域,“城市超脑”就形成7大类82小类3501个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数据的公共服务主题库,通过皖事通App铜陵站,让广大市民获得“所见即所得”的公共服务。中国新闻网记者单冰洁点赞道:“城市中的每条‘毛细血管’都能由它掌握!”

公共服务为民所建,也为民共享。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走进铜陵市义安区江心洲群心村,“喜庆堂”为村民免费提供办理红白喜事场所,幼儿园免费招收留守儿童入学,老年活动中心为留守老人打造免费的文化娱乐空间;来到安庆市桐城市嬉子湖镇蟠龙村,村“两委”从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想法设法为全村28个村民组修通水泥路,主动对接供电公司增加变压器,解决全村用电难……一路走来,各家媒体深入多个乡村,在感受农民生活富足的同时,看到便利的出行、乐享的文化、优美的环境,更听到农民幸福的心声,进而用心用情描绘江淮大地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动人画卷。

“铜陵市犁桥村真是‘艺术范’十足!”“进入青瓦白墙、碧水泛舟的群心村,我的心动了,似乎在这里找到寻了许久的诗和远方。”“蟠龙村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从网站到公众号,从微博到抖音,各家媒体坚持多声部呈现,网、端、微、视频同步发力,在互联网上由衷推介安徽,广泛播报江淮大地持续改善民生、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曲,仅新华网组织的群心村直播收看人数就达49.13万。

[编辑: 吴曲波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