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提升生态“颜值” 增加发展“绿值”

2020-11-04 00:46:35 来源:皖江在线

江水汤汤,芦苇摇曳,深秋的滨江风景如画。10月31日,我市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仪式在滨江文化公园举行,爱绿的市民又多了一个植绿、护绿的平台。

活动的举办地、充满秋日风情的滨江文化公园,曾经却是一个非法小码头、小化工、小冶炼聚集的脏乱江滩地。

滨江文化公园的变迁,是长江马鞍山段蝶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来抓,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把牢“1515”三道防线,把严“七项举措”,正确处理好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严格环保执法与不搞“一刀切”、自然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保护、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这“四个关系”,高质量、快节奏、大力度开展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我市借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东风,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等举措,推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智造名城”建设焕然一新,城市能级实现跃升。

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荣膺全国森林城市和全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长江生态修复治理一马当先

“我终于有名字了。”10月28日上午,在雨山区采石派出所,看着新身份证和新户口本上“陈兰香”三个字,三姑娘笑了。

三姑娘和丈夫,曾经都是渔民,长期漂在薛家洼一带以打鱼为生。身份登记时她不在,别人只知道她叫三姑娘。就这样,三姑娘就成了身份证上的名字,大名反而没人唤了。

风里来雨里去,冬天冷夏天热,没有电,上学、生病都是大问题,这样的船上生活,三姑娘过了20多年。改变发生在2019年5月,我市以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为主题,率先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全市拆解各类渔船5651艘,11260名渔民退捕上岸。

为帮助这些世代以船为家的渔民转产上岸,实现退得出、稳得住、过得好,我市还探索实施了“四有一畅”(有房住、有工作、有学上、有社保以及心情舒畅)方案,解决了渔民的后顾之忧。

三姑娘一家拆了5条渔船,拿到了退捕转产的相关补偿补助款24.1万多元,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办理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三姑娘的丈夫张周华加入了护渔队,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三姑娘自己则办起了以三姑娘为名的劳务公司,目前吸引了5户渔民加入。

从渔民到市民,一年多的时间,三姑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发生巨变的,还有三姑娘以前捕鱼的薛家洼水域。

薛家洼,万里长江奔腾到此流速放缓,过去一直都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聚散地,最多的时候有50多户223条渔船。多年来,打渔和渔民船上生活都对长江水体造成了污染。与此同时,这里还集聚了大量散乱污企业、非法码头、固废堆场和畜禽养殖场,生态问题非常突出,直接影响长江生态环境安全,老百姓戏称为“五毒俱全”。

中央、省环保督查,薛家洼也是频频上榜。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修复治理,薛家洼是个“牛鼻子”。

201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借“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契机,实施23公里长江马鞍山段东岸综合治理。

当年5月份,三姑娘和薛家洼229名渔民一起上岸,告别“水上漂”。与此同时,拆除水泥厂、修复岸堤、植树复绿等一系列工程在薛家洼近千亩区域展开,短短几个月,一个涵盖码头广场、湿地堤岸、健身步道、防护林的薛家洼生态园出现在人们眼前,成为网红打卡景点。

壮士断腕,综合治理——

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8家,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

整治散乱污企业704家,整改提升各类企业156家,整合搬迁12家;

清理固废堆放点97处,约90余万吨,治理修复面积800余亩;

造林绿化1.3万亩,退渔还湿1662亩;

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放流各类鱼苗600多万尾;

……

昔日生态“痛点”正蝶变为环境“亮点”。今天的长江马鞍山段,景点成线、生态自然,一处处亲江近水的江景游园、湿地成为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态客厅”。

长江生态之病,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如何保证“一江碧水向东流”,关键看入江河流清几许。

每到傍晚6点,芦塘支渠两岸的灯就亮起来了。家住映翠景苑的孙宗荣夫妇总喜欢沿着河岸的幽径走上一圈,看着河水越变越清、越变越美,夫妻俩打心眼儿里高兴。“以前是谁住得离河近,谁就遭罪;现在是谁住得离河近,谁就惬意!”

孙宗荣和附近居民获得感持续提升,得益于芦塘支渠从黑臭水沟到生态公园的华丽转身。从2017年9月起,这条全长1.01公里的黑臭水体开始上演“换颜记”——从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一举摘掉“黑臭”帽,再到如今以河为链打造水生态科普公园,接力整治让芦塘支渠不仅寻回了本色之美,更蝶变为亲水宜居之地,让广大市民越来越享受到好水好风光带来的“生态红利”。

2016年,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和群众满意”的目标,我市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截至目前,35条城区黑臭水体有33条已消除黑臭,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19年9月,我市全面启动雨污分流及混接改造,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截至目前已完成220条道路、315个小区的雨污分流及混接改造。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一曲雄浑壮美的新时代“长江之歌”正在母亲河上唱响。

产业转型升级“新”潮澎湃

5万吨的生产线,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几乎看不到人影;从原料进厂开始,产品的专属二维码便自动生成,到产品出厂,再到产品应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走进位于雨山经开区东区的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干净整洁的车间环境与之前“机器轰鸣、粉尘纷飞”判若云泥。

瑞泰马钢的前身是马钢耐火材料厂,厂区距长江不到3公里,是典型的高污染企业。借着长江大保护的东风,马钢耐火材料厂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转型升级,搬进了产业园,建设了新厂房,用上了新设备,污染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涅槃重生的瑞泰马钢,正是我市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的生动范例。

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要解决好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之策在于增加产业“绿值”,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产业发展,通过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家团队进驻马鞍山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开展“环保管家”试点,按照环保治理规律来推进整治,做到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环保管家”通过专业环保机构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环境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园区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环保管家’为企业带来了“管家+专家”的一站式服务。”颐海(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朱小龙深有感触。

作为一家生产火锅底料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废气治理一直是公司的痛点。“环保管家”入驻马鞍山经开区后,立即为颐海提供“点对点”服务,组织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专家开展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分析环保设施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多亏环保管家帮我们找到症结所在,让我们快速解决‘老大难’问题,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说起“环保管家”的精准服务,朱小龙频频点赞。

亩产论英雄,培育“优等生”。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市2019年在全省率先创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树立“亩产论英雄”的理念,通过建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和资源要素配置挂钩的长效机制,在能源供给、土地供给、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让“优等生”享受优待,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同时倒逼落后产能有序推出。今年我市又推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升级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2019年,我市创新能力指数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39位。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8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279家。

今年1-7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达2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继续以“一马当先”的姿态领跑全省。

记者  陈邦兵

[编辑: 吴曲波 ]
分享到:
11/03 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11/04 袁方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
11/04 我市全面完成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穿梭在盘景水泥有限公司,不见乌烟瘴气、粉尘满天飞,只见花木错落有致,厂房掩映其中,仿佛来到了一座公园。 [详细]
11/04 进厂房 下车间 看实情 讲政策
11月3日,省“四送一服”第十工作组第二小组深入和县经开区内的三联泵业、永安科技、禾臣新材料、久工健业、弘源化工、江锐新材料、裕河新材料、神剑新材料等8家重点企业,进厂房,下车间,看实情,讲政策,开展调研指导,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听取企业负责人诉求,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企业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助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详细]
11/04 推深做实“四送一服”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11月3日,省“四送一服”第十工作组第一小组深入博望区部分企业,开展“四送一服”走访调研活动,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详细]
11/04 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我一个人种了10亩田,今年收获了一万多斤稻子。”10月29日,含山县运漕镇新海行政村高墩自然村,71岁的郝昌金打开盖在稻堆上的薄膜,望着堆得高高的稻子,满脸笑容。 [详细]
11/04 花山法院:不断提升涉黑涉恶案件审判质效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花山法院通过严格公正司法、完善工作机制、延伸审判职能等方式,不断提升涉黑涉恶案件审判效率、质量和效果。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