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百倍努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新征程

2021-01-29 11:36:49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报告指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报告点击】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摘要】

报告指出,提交大会审查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重大行动,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一)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更大跃升。(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实现更大作为。(四)顺应人民新期待,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更大进步。

【解读】

报告强调,“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描绘了打造“三地一区”的宏伟蓝图。一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建强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的支柱和框架。二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开展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左右千亿以上产业、100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1000个以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冠军”企业。三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四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温室气体减排等生态环保重大工程。

报告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阐释强调,贯彻国家战略,助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完善市场体系,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区域能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报告还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等重大举措。

【报告点击】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报告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在首位,作出启动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等年度安排。

【解读】

报告明确,全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努力打造“航母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积极创建合肥滨湖科学城,启动“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建设。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实施500项左右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领军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政策。扩大技术转化小试和中试基地布局,新增2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行,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外部投贷联动。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00个。新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300项以上。

【报告点击】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摘要】

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解读】

报告提出,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设计,编制10个以上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实施一批补链固链强链项目。设立稳企业保就业纾困专项贷款,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覆盖面,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实施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实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竞争淘汰机制。培育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中国声谷”扩园增量提质。

【报告点击】

着力扩大内需畅通循环

【摘要】

拓展消费需求。扩大有效投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解读】

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汽车、家电等实物消费升级,扩大信息消费规模,培育康养家政托育等服务消费。加强特色商业街区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启动建设省级电商直播创新中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争取增加国际航空货运班线。启动新一轮港航资源整合,提升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功能。实施冷链物流设施提质增效、县城配送投递设施提档扩面、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

【报告点击】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

【解读】

报告明确,制定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40万亩。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和动物防疫,年末生猪存栏1408万头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00个。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质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快递进村”覆盖率达85%,完成农村改厕40万户以上。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改革的村达70%以上。

【报告点击】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推进“一圈五区”发展提标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解读】

报告提出,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加快建设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提升合肥都市圈能级,加强合六经济走廊和合淮、合巢、合滁产业走廊产业链布局。构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平台。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报告点击】

深化重点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摘要】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解读】

报告提出,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全省推开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加快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机制,推广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建设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业化整合。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商行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报告点击】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摘要】

全面展开自贸试验区建设。扩能升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解读】

报告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启动建设一批联动创新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产能合作。把握RCEP市场开放机遇,加大对协定成员国市场开拓力度。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

【报告点击】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摘要】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减碳。

【解读】

报告明确,深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少塑料污染,推广替代产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扩大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成果,完善沱湖、滁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报告点击】

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摘要】

促进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解读】

报告提出,启动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大行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9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高校基础学科和高峰学科建设。扩大援企稳岗扩就业支持性措施覆盖面。启动养老服务新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城市低收入群体等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加快建立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国家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建成300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

【报告点击】

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

【摘要】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稳定和安全工作。

【解读】

报告提出,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推进各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地方金融监管立法。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实施药品安全对标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报告强调,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强化监测预警、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等能力建设和应急物资保障,做好疫苗紧急使用和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和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物品风险管控。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筑牢社区和农村疫情防控阵地,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报告点击】

政府履职能力

【摘要】

报告强调,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是对政府履职能力的一场考验。要提升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全省政府系统开展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实施新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纲要。推动民法典实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弘扬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解读】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报告强调,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厚植人民情怀,殚尽为民之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心倾力办好群众的事情,让7000万江淮儿女在共赴新征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惟有百倍努力才能赢得先机、赢得未来。”报告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而努力奋斗!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胡旭 本版制图:孙冠贤

[编辑: 邵国权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