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和县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3-10 00:19:41 来源:皖江在线

和县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落地,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招商引资企业转化为规上企业18家。2020年,全县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中,来自长三角 地 区 到 位 资 金131.4亿 元,增 长22.9%,占项目投资总额84.2%,其中南京地区项目到位资金占55.8%;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来自于长三角地区项目45个,同比增加15个,占签约项目总数73.3%,其中南京地区项目数占39%。

坚持招大引强,领导带头抓招商。县负责同志及各载体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外出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全年外出招商130多天。建立健全重大招商项目县领导领衔推进工作机制,由县领导领衔推进37个招商项目线索,成功签约23个,地脉主题公园、晶飞高效光伏组件、海螺静脉产业园等项目落户。专班推进抓落实。成立县委常委和分管副县长牵头,各镇、园区和县直有关单位协同作战的招大引强工作专班,立足主导产业,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等“风口”行业,以“链长”“群主”项目为目标,开展“头部”企业攻坚、配套产业攻坚、地标产业攻坚、要素保障攻坚、服务提升攻坚五大专项行动。聚焦重点抓突破。积极寻找新兴产业承接转移机遇,大力招引国内知名企业、龙头企业、500强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港、仁恒香泉湖康养小镇、南山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园、特变电工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坚持产业协同,打造新阵地。以和县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和台创园“一园多区”为产业协同发展主阵地,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南京规划衔接,成立“浦口—和县产业合作伙伴园区管委会”,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形成新格局。推行“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瞄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南京地标产业,紧盯南京江北区域台积电、华天科技、中车浦镇、南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不断探索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招商平台建设新模式,推动与南京集聚发展、协同发展。开放新思维。坚持思想上“自觉融入”,行动上“深度融合”,产业上“持续融通”,以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融会贯通产业链,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宁和融合的桥梁与纽带。

坚持专业招商,打造专业团队。探索“战区”+“兵种”招商,调整组建南京、上海、杭州、深圳驻外招商小组,形成四大重点招商“战区”,配套组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旅游和绿色食品等产业服务小组,形成四大产业服务“兵种”,明确考核和奖惩措施。4个小组共引荐招商引资项目线索21条,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园、电子储能设备等项目正在积极跟进,中环电力设备、朗华环保装备等项目已签约。拓宽招商渠道。坚持多渠道、社会化招商,出台《和县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与基金公司、科研机构、商会协会等组织招商合作基础。目前,已有来自上海、南京等地有资质的第三方招商机构和个人参与招商。完善平台配套。和县经济开发区形成化工基地、绿色建材园、浦和产业合作园、本部园等四大板块,人员力量集中,职责分工明确,同步启动扩区增容、功能完善等提升工程。加强与上级投资公司和创投基金合作,丰富洽谈项目招引措施,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坚持服务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服务理念,实行企业秘书、企业家接待日、企业家沙龙、企业信息直报、企业家微信群等五项制度,设立“企业家日”,评选全县首批“优秀企业家”。争取发展空间。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未来产业“抢滩布点”,全年倒逼低效用地企业转型15家。参与由国家科技部、江东控股集团等机构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支点”基金,围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持续强化政策支撑。育强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关联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拉长做粗产业链。2020年以来,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先后引进了耀泰机电、派迪金属制品等一批配套项目。

通讯员 何轩

[编辑: 吴曲波 ]
分享到:
03/10 推动“四链合一”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03/10 张岳峰赴花山区约访、带案下访时强调
03/10 袁方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结业式上强调
03/09 绘浓生态底色 提亮发展成色
3月8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与会同志围绕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行了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详细]
03/09 3月9日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03/09 截至3月8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03/09 "十三五"期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
“十三五”期间,我市进一步统筹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网,全市低保保障水平实现五连增并完成城乡统筹,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户年人均5124元提高到2020年的户年人均7776元,涨幅52%,临时救助标准也由低保标准的2至6倍提高至2至10倍。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