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媒体看马鞍山 > 正文

马鞍山市:长三角一体化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04-06 15:33:33 来源:安徽青年报

马鞍山市:长三角一体化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马鞍山新闻|主流媒体看诗城

近年来,马鞍山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优先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3月29日,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皖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上,马鞍山市政府副市长阚青鹤汇报了该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经验。该市通过抢抓一体化机遇,共享优质资源;聚焦均等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顺应城镇化趋势,统筹城乡布局;提升专业化水平,建强教师队伍等硬核举措,切实增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优质均衡教育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

马鞍山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围绕群众需求抓引进。成功对接江苏省南京市等地优质教育资源,成立了含山育才实验学校、和县“一师树”学校、博望百家湖小学分校;依托河海大学孵化皖江工学院,推动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该市设立分支机构。该市在竖起一个个优质教育资源新标杆的同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也促进该市教育发生着更深层次的改变。

该市始终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动力源泉。围绕产业发展抓合作。郑蒲港新区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高新技术研究院,进驻10个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安徽工业大学在浙江省长兴县建立技术转移中心,马鞍山学院与上海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等。通过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规划与资源布局、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与政策保障体系等,促进产教融合成为该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

围绕结对共建抓交流,通过履行“协议书”,推进教育合作制度化;串门“走亲戚”,推进教育交流多样化;共建“大舞台”,推进教育发展一体化。与江苏省南京市和上海市静安区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合作机制,博望区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全面推进中小学结对共建,市第二中学等六所高中与南京市第一中学等结成友好学校。坚持请进来,主动走出去,2019年以来,共选派648名校长和教师到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挂职培训。依托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进一步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产教融合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宁马教育合作交流座谈会

教育公平实现质的跨越

“教育公平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提供机会公平,而在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该市始终坚持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保证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首先从学校布点的短板补起。短板是新城区的中小学配建相对滞后。这几年,在城市片区开发中,做到教育配套先行,对没有配建的逐步补齐,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和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2019年以来,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中小学17所。推进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建立20个办学集团,带动薄弱学校34所,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教育发展成果。

其次从群众关心的热点抓起。热点是“择校热”“择班热”。通过“公民同招”,实行“三个百分之百”: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招生指标100%分配到校,民办初级中学招生100%随机派位,义务教育100%阳光均衡分班,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让“择校热”降温、“大班额”瘦身,让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不断提升教育公平。

从社会关注的难点改起。难点是重智育轻德育、校外培训乱象丛生。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细、落小,突出抓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对校外培训机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以严执法倒逼退出,2020年以来关停校外培训机构110家。把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财政补贴200万元,切实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梦想。

教育公平让全社会的人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教育配置合理优化布局

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

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

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针对中小学“县城挤,农村空”的突出问题,该市始终坚持优化布局结构,坚持优先发展,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由“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转变,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县城为重点,增加教育供给,推动教育资源向县城倾斜,给优质教育做加法。2019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县城幼儿园21所、中小学10所。让学生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

以学校为基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该市坚持以城带乡,一所城区学校带动四所农村学校,打造教育共同体,截至目前有316所学校参加,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优先建设农村智慧学校,截至目前已建成91所,建成率75.2%,今年将实现全覆盖,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以投入为支撑,提高保障能力。该市实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去年完成县域学校办学条件提升项目235个,投资1.3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92.2%和91.6%,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让学生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教师队伍水平全面提升

教师志愿者参与学校延时服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晋升与考核机制等,坚持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了让教师“进得来”,该市推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统筹编制资源,解决结构性缺编和年龄断层问题,去年以来新进教师335人。专门出台《教育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给予硕士安家补贴六万元、公费师范生四万元,去年兑现奖补资金441万元。

为了让教师“留得住”,该市强化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资收入已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实施职称“蓄水池”制度,对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先借再还”,做到跨学校、跨时间段总量平衡,打通教师职称晋升渠道。2019年以来,先后有65名教师受益,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了促进教师“干得好”,该市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真正体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加大教师激励力度,获得国家级荣誉的教师每人奖励六万元、省级荣誉奖励四万元。今年,招考教师录取比例18∶1,个别岗位达到124∶1,教师岗位吸引力显著增强。当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为该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力量。

优质均衡是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均衡,对办学条件的要求更高,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更高,更加突出教育质量,更加强调群众的满意度。一直以来,该市切实增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编辑: 陈希颖 ]
分享到:
12/29 竣工通车!
12/27 马鞍山慈高区获批国家创新积分制试点
12/22 马鞍山:打造长三角“白菜心”
12/16 安徽马鞍山:当好生态修复“模范生”
12/15 从“环境洼地”到“生态福地”
虽已入冬,在横跨长江两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江风徐来,吹面不寒。有着“网红打卡地”之称的薛家洼生态园里,草木茂盛,不远处长江航道轮船往来,汽笛悠扬,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欣赏美景。 [详细]
12/10 马鞍山盘活土地“内存”
12/03 相邻一家亲 相融创共赢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