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从“跟水较劲”到“倚水而兴”

2021-04-07 00:16:09 来源:皖江在线

出门是水,出村见堤。和县功桥镇大汤圩村,是一座典型的圩区村庄。

从高空俯视,绕村而过的牛屯河宛如一条绢带,上系巢湖,下通长江。纵横交错的河渠沟塘密布如网,让这片在水一方的土地处处“泛着银光”。

临水而居,以水为伴。无论是追溯村庄历史还是放眼未来发展,大汤圩的故事里,都离不开一个“水”字。

从“十年破了八次圩”的愁困,到“誓把水患变水利”的豪迈;从“水里捞金壮村富民”,到“护好碧水奔向振兴”……大汤圩村通过在“治水”上下足功夫、在“用水”上做活文章、在“护水”上不遗余力,扎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闯出了一条圩区村庄脱贫“摘帽”奔小康的“突围”之路,绘就了一幅“水美乡村、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更开辟出乡村振兴、大有可“圩”的光明前景。

图为位于大汤圩村的巢湖流域牛屯河中下段防洪治理工程(和县段)三标段施工现场。

从“水患”到“水润”,探寻一座圩区村庄日新月异的发展“密码”,以水为证,可见一斑。从“跟水较劲”到“倚水而兴”,更多精彩的“振兴”故事,已然开篇。

“斗水”除患——誓把“水患”变“水利”

卡车不断运来一车车土石方,挖掘机挥舞“长臂”对坝埂培土加固......连日来,在牛屯河大汤圩村段的巢湖流域牛屯河中下段防洪治理工程(和县段)三标段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正酣。

“我们正全力以赴‘和时间赛跑’,计划在今年汛期来临前,将工程保质保量建成建好,确保村民们安全度汛。”该标段施工方——江苏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周仕海表示。

作为巢湖主要泄洪通道,蜿蜒的牛屯河像巨人手臂一般,把大汤圩村“紧紧拥入怀中”。

在村民的记忆中,流经眼前的这条“母亲河”曾经并不温柔。过去,由于水利设施薄弱,连年肆虐的水患常让该村农田被淹、庄稼绝收,生活于此的村民们长期“穷于水、困于水”。

曾“十年破了八次圩”,这是大汤圩村的“穷根”所在。“一定要把水治好”,更是全村百姓多年不变的夙愿。

这几天,75岁高龄的大汤圩村汤城村原党支部书记俞世年,又像往年一样忙碌开了。每年进入4月,他都会挨家挨户提醒村打桩队队员做好参加汛前集中打桩训练的准备。

俞世年抡起石锤演示打桩

“那时候,村里的坝埂比较小。汛期水大,经常发生坝埂塌方。”提到二三十年前的情形,俞世年仍记忆犹新,“那时也没有现在的各种施工机械,全靠人打桩。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出现塌方险情,我们打桩队就及时赶到现场,抡起几十斤重的大石锤,把四五米高的木桩打下去,最多一次打下去七八十根桩。”

一根根木桩,稳住了坝埂,更稳住了民心。

每每提到村两委班子、老俞书记,提起村打桩队,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有老俞书记在,我们打桩队就有了主心骨”、“有村两委班子,有村打桩队,再来洪水,我们也不用怕啦”......

多年来,村打桩队的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打桩队的精神支柱一直稳如泰山。尽管年事已高,俞世年仍老当益壮,每年汛前组织打桩队参加打桩训练,还于2016年、2020年带领打桩队再度上堤斗洪魔。“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继续为‘治水’发挥余热!”

勇斗洪魔,大兴水利。

河长俞荣旺(左)巡查牛屯河大堤

“薄弱的水利设施,是村里最突出的‘短板’,也是根治水患的‘突破口’。”大汤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荣旺回忆说,2004年,大汤圩村成立后,村党总支就“治水”凝聚了共识:要想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增收致富,必须首先治理薄弱水利设施。

说干就干。2005年,大汤圩村动员村民自筹资金56万元,2006年又自筹资金90多万元,把牛屯河河堤增高1.2米,并进行了加固。连续多年的水利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至2015年间,大汤圩村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汛期。2016年、2020年,面对严峻汛情,该村河堤一次次经受住了洪水考验。

治水,不仅要根除“水患”,让水不再危害村里,更要变害为利,造福百姓。

“近万亩低洼易涝田地,变成了高产稳定良田,让我们鱼米之乡的优势得以凸显。”俞荣旺说,2015年,该村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把村里6300多亩农田集中起来,流转给种植大户,当年就给村集体带来近20万元的政策性奖补资金。这之后,该村又通过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新建粮食收购烘干加工厂等一系列举措,彻底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振兴路”。

水中“捞金”——鱼虾肥美人欢笑

穿好防水裤、走近塘口、拉起地笼,一只只小龙虾在网中活蹦乱跳......眼下正是小龙虾上市的季节,天刚蒙蒙亮,和县小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小庭,便在稻虾田里忙活开来。

“咱这虾,底壳干净、肉质饱满,从不愁卖!”望着一笼笼刚刚收获上来的龙虾,陶小庭满心欢喜,“这些龙虾一上集市,就被立刻买走运往南京。这两年行情好,一季虾纯收入少说也有五六万元。”

陶小庭在给小龙虾喂饲料

30亩稻虾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400亩水面养鱼......作为村里水产养殖的“老把式”,在陶小庭的带领下,合作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还带动了周边十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让波光粼粼的水面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聚宝盆”。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作为典型的圩区村庄,大汤圩村因地制宜,紧紧围绕“水”字做文章,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努力让“一方水土养富一方人”。

“近年来,大汤圩村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胡义春说,目前全村水产养殖面积接近2500亩,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达560户,总产值已突破600万元。

不断增加的数字,是该村“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佐证。数字背后,一系列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更为令人欣喜。

“看,这是我刚承包的30亩田,准备进行‘稻虾连作’!”去年,村民陶庭春一家从千里之外的西宁市回到大汤圩村,准备大干一场。

早些年,陶庭春和大多数村民一样,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西宁十几年,陶庭春起早贪黑,早餐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自己也成了小老板。

放下现成的生意不做,关店回乡开始“二次创业”,为啥?“在外生活成本较高,现在村里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水产养殖越来越红火,我们一合计,就决定回来了。”陶庭春说。

“如今小龙虾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正好可以利用村里的稻田资源,发展稻田养虾。”陶庭春说,在村里的支持和水产专家的帮助下,“稻虾连作”混养已逐渐走上了正轨。“下一步,我准备牵头成立合作社,明年争取扩大到100亩!”望着泛着点点银光的水面,陶庭春信心十足。

产业兴唤来“燕归巢”,陶庭春的故事并非孤例。

“大汤圩村近七成村民在外务工,‘空心化’现象较为突出。”俞荣旺说,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让在外的村民看到了机遇,“回流”的速度正在加快。“乡村有了人气,振兴就有了底气!”

同样正在加速的,还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业,一方方鱼塘抓紧开挖......牛屯河畔,一座占地近500亩的大型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已雏形初现,甚为壮观。

“好水育好鱼。大汤圩优势明显,正适合我们大展拳脚!按照计划,4月下旬就可以放鱼苗,11月就可以开卖了!”从事水产生意数十年的安徽芬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芬告诉记者,基地将通过现代化手段,养殖昂刺、鲈鱼、鳜鱼等特色品种,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大汤圩村村民开展水产养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这是我们培优做强水产养殖业,加快向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转型的标志性项目。”俞荣旺说,接下来,该村将通过“能人”做示范、大户来“引路”,不断引进新品种、创造新供给,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叫响“大汤圩水产”品牌,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共同走好乡村振兴路。

“人水和谐”——清流永驻幸福长

“走,巡河去!”

换上胶靴,来到牛屯河边,俞荣旺深一脚浅一脚走上河堤。作为牛屯河大汤圩段村级河长,这段路,俞荣旺每周都会花两三个小时走上一遍。

跟着俞荣旺巡河,他就像中医一样,“望闻问切”——巡河看颜色、闻味道,向群众问情况、遇到问题想办法。观察牛屯河水质,清理沿岸堤上、绿道中的垃圾,一只烟头都逃不过俞荣旺的“火眼金睛”。河面上如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俞荣旺便会借助“河湖长管理”APP拍照上传至后台,由相关部门派人前来整治。

“自从实行了‘河长制’,每一条河流都有人负责、每一片沟塘都有人看管。河更畅了、水更清了、环境更好了,幸福感更是蹭蹭往上涨!”俞荣旺开心地说。

鲜花绽枝头,绿水绕农家。清明时节,沿着牛屯河在村中穿行,眼前一片水乡意蕴,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实现“生态宜居”。近年来,大汤圩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心用情用力保护水资源、呵护水生态,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之路,让河塘沟渠成为村民的“幸福源泉”。

除牛屯河外,水系发达的大汤圩村还分布着大大小小五十多个沟塘。

“以前村子里的沟塘无人看护,上面漂满了垃圾、水草,甚至有些散发着恶臭味。”回忆曾经的沟塘,村民们感慨万千。

沟塘清淤,刻不容缓。近年来,大汤圩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在易于清理的秋冬季节,有序对沟塘进行集中清淤整治。截至目前,全村沟塘清淤整治任务已完成过半。与此同时,大汤圩村还快速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旱厕改造408户。

“冬天不冷,夏天不臭,看看我家厕所,是不是一点异味都没有了?”大汤圩村南花桥自然村村民张昌清,话语间满是喜悦和自豪。

“村里的污水,也全部进了污水处理站。”俞荣旺告诉记者,污水的去处从“看得见”的河沟变成了“看不见”的地下管道,最后集中到村子的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绝不让一滴污水直接入河。

“家门前的沟塘越来越清,灌溉农田的水越来越干净,村民们生态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大汤圩村后备干部张昌华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村民都积极投身护水的队伍中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环境”。

水光潋滟,风光无限。如今的大汤圩村,美丽正彰显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幸福正洋溢在每一位农民的笑容里。

“随着护水工作的不断深入,村内的河流重新焕发光彩,村民安居乐业,‘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俞荣旺表示,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该村将把绿色作为发展最根本的支撑、最靓丽的底色,持之以恒守护好这一方碧水,用好生态赋能产业发展、留住美好乡愁,让淙淙流水更好滋养润泽这方土地,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绿色发展的红利。

铸“力”行动·融媒体大练兵活动第二采访组

记者 秦俊 刘挺 谢福星 高莹 朱小曼

[编辑: 吴曲波 ]
分享到:
04/06 张岳峰在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时强调
04/06 袁方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
04/07 4月7日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04/07 截至4月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04/07 小叶子“采”出大产业
04/07 “党史学习会”叠加“问题解决会”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民街道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学党史、走基层、听民声、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会”叠加“问题解决会”功能,让党史学习教育过程成为为民办实事过程。 [详细]
04/07 践行红船精神 建设人民满意工程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行为自觉与精神热忱,3月31日,十七冶在义乌廿三里街道第二集聚区项目组织开展“百年辉煌·薪火相传”之“践行红船精神 建设人民满意工程”专题企业开放日宣传活动。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