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精彩图片 > 正文

让蓝天白云成为马鞍山的“标配”

2021-04-19 11:52:17 来源:皖江在线

【核心提示】

最美人间四月天,一江两岸焕绿颜。

春光浩荡,行走城乡,处处郁郁葱葱,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是心旷神怡。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是每一个马鞍山人的心声和期盼。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力守护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我市共收获323个优良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8.3%;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从黄龙翻滚到蓝天常在,从全省倒数到全省前列,已成常态的“马鞍山蓝”正是全市生态环境变迁的一个缩影。

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自觉禁烧,探索变废为宝,从烟花爆竹一年到头放个不停到城区四季不闻爆竹声,从过去的黄龙翻滚到蓝天常在,广大人民群众亲身见证大气环境的巨大变化,享受蓝天白云带来的美好生活,同时又主动参与,从自身做起,支持环境治理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变废为宝 综合利用秸秆防止污染大气

4月17日,周六,晴。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长江陈家圩段的江堤上也迎来了晨跑的人。平坦的柏油路面蜿蜒伸展,在郁郁葱葱花草树木的点缀下,生机盎然。

长江岸线、人居环境的整治给陈家村带来了村容村貌的蝶变,也带来了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环境的改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陈家村党总支副书记何玲玲介绍说,就拿秸秆焚烧来说,过去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村民往往都是一烧了之,禁烧的压力很大。现在好了,村民的观念都转变了,主动维护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支持禁烧工作,“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

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多措并举加强秸秆禁烧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在含山,秸秆就成了“宝贝疙瘩”。位于该县的光大生物能源(含山)有限公司每年收购周边乡镇的秸秆,先进行粉碎,然后与其他农业废弃物混合,经过燃烧成为电力资源并入国家电网。

此外,含山县仙踪镇金洼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的秸秆制粒厂将各类农作物秸秆从粉碎到加工,形成一体化生产。“稻草、稻壳、玉米秸秆、棉花秸秆等,我们都可以用来制作燃料。”该秸秆制粒厂负责人谢自升介绍,从2017年该厂建立开始,就开始收购种粮大户和农民的各类秸秆,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带来经济效益。

谢自升介绍说,秸秆制粒厂可年产6000吨成型燃料,大概需要1.8万吨秸秆原料,现在不仅仅是金洼村,整个仙踪镇的农作物秸秆都由该厂回收。生产1吨颗粒燃料成本约650—700元,对外出售的价格每吨约为800—850元,现在用环保燃料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比如服装厂、洗碗厂、洗浴中心等地方。

燃料不愁销路,秸秆制粒厂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现在,厂里吸纳了十余名工人,都是金洼村的村民,每人每月可拿到3000—5000元的工资。”谢自升说道。

城区禁放 精细管理共护蓝天白云

4月18日凌晨4点多,当安工大东校区的学生们还沉浸在梦乡时,校园门前的马向路上,数台洒水车、机扫车、雾炮车已联合作业,快速完成道路冲洗、清扫、降尘等工作,将城市道路整洁如新。环卫工人们也拿起扫帚,对负责区域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慢车道、人行道进行全方位的清扫保洁,对绿化带、道路边角等部位进行深度精细化保洁,确保清理无死角。

“春天干燥风大,加上马向路渣土车等大型车辆众多,很容易出现扬尘,所以我们除了环卫工人轮班保洁外,车辆是人休车不休,分区域和时间段巡回作业,洒水降尘不间断,确保不出现灰尘飞扬现象。”作为该路段的保洁队长,姚志萍完成巡查,细致地找出问题,并要求立即整改。

从事环卫工作12年,从保洁队员干到组长、再到队长,姚志萍对马向路的熟悉可谓刻入骨子里。看着道路平坦整洁、周边日渐繁荣,再抬头看看天空湛蓝如洗,她笑得开怀,“以前早晨出来工作,天总是灰蒙蒙的,道路上灰尘也多,哪像现在,空气质量好了,呼吸都畅快多了。”

她回忆,曾经最怕的就是过年。“周边的商铺年后开业,那鞭炮纸屑混着残留的黄土,扫把轻轻一扫,顿时就灰尘满天飞,随之而来的还有刺鼻的味道,别提多难受了。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污水将鞭炮纸屑浸湿,又重又粘,扫帚都扫不起来。”姚志萍说,一个春节下来,鞭炮纸屑是平时生活垃圾的数倍,需要车子一趟又一趟地拉,环卫工人很是吃力。“现如今,禁燃烟花爆竹后,环境好了很多,我们环卫工人也减负了。”

姚志萍同时表示,城市环境的改善与市民的参与也分不开。“通过长时间细致的工作,耐心的宣导,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城市环境也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环卫降尘也慢慢落到了实处。”她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提升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冲洗作业强度,强化人工保洁力度,全面实施精细化洗扫作业,进一步降低道路扬尘,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打赢蓝天保卫战。

碧水蓝天 “老市里”的生活愈加幸福

4月17日,天气晴朗。清早起床后,家住老市里幸福路的徐红梅推开了窗户,通一通风。这要放在以前,可是她万万不敢做的事情。

“环境脏、空气差。”回想起自己刚嫁到金家庄老市里的那会,徐女士说,那时家里一年到头不敢开窗户。“我是1994年结婚的,当初家里用的是白色家具,窗户只要开一条缝,半个小时后,用手一擦,手指上都会是黑色的沙尘。不上班的时候,都不想出门。”

曾几何时,马鞍山市民有句老少皆知的顺口溜:“宁要花山一张床,不要金家庄一套房!”小区年代久远,脏、乱、差,很多人都不愿意住在这里,将这里称之为“老市里”。

徐女士告诉记者,当初嫁到老市里后,每天她都选择坐公交车到商业大厦上班,都不敢骑自行车。“以前也没有戴口罩的意识,如果骑车上班,回家后,鼻孔里都是黑的。”

之后,徐女士跟家人曾搬离老市里,不过后来又搬了回去。“现在的老市里,可不像以前了,环境改善了许多,尤其是金字塘公园和幸福广场,绿化、亭台等景观很有特色,水质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春天,樱花、垂丝海棠开得特别漂亮,秋天,桂花满树飘香。现在如果你去金字塘公园,风一吹,香樟树花儿散发的香味沁人心脾。”

在徐女士的记忆里,曾经的老市里天总是灰蒙蒙的,很少能见到蓝天白云,空气还经常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环境越好,生活越美。在老市里生活了多年,环境的改变,徐女士看在了眼里。“现在我会经常打开窗户,让家里通一通风,以前糟糕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现在天气好,徐女士和家人都会出去走走,到公园、广场上锻炼、散步。“以前环境差,都不好意思让朋友来家里玩,现在我会说,‘有空来我家坐坐’,甚至会约上三两好友去公园转转,这要是放在以前真的不敢想。”徐女士笑着说。

文/记者 刘明培 邓婷婷 高莹 通讯员 何玲玲 褚云

[编辑: 戎小平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