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山区安民街道鹊桥社区,你总是能看到社区党委书记徐虹忙碌的身影,走访居民住户、宣传垃圾分类、化解邻里矛盾,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贴心人”。
与群众打交道二十多年,从山南社区到鹊桥社区,徐虹将自己的情感、时间和对社区工作的热爱付诸行动,她对老百姓的责任也换回了老百姓的信任,她倾心打造的以“邻里节”为载体的党建服务品牌,创新推动培育邻里情、落实邻里帮、促进邻里乐、注重邻里赞“四邻”工作法,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睦邻文化建设、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发展,在她的组织下,党员先锋队、“虹桥”劳模服务队等13支邻里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红色力量,广大党员群众成为社区文化的主角,促进了文明和谐小区建设。徐虹本人也在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群众喜爱的品牌就是前进动力
“居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是常挂在徐虹嘴边的话。如今邻里守望的鹊桥社区在建设初期也有不少矛盾,可徐虹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哪怕受了委屈也往肚里咽,只一心想把问题解决,她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感染了很多人。
“有一次,小区有一户老太太在楼下毁绿种菜,不仅影响小区整体环境,还对邻居正常生活造成不便。徐书记多次上门劝说,老太太依然我行我素,当我们前去清理菜地的时候,老太太却拿浇菜粪水对着徐书记当头泼下。”鹊桥社区副主任魏建民比徐虹早来鹊桥一年,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她都历历在目,在大家惊慌失措时,徐虹独自吞下了误解和委屈,依然笑脸如故,一次次登门,用道理和感情感怀老人,终获得老太太的理解。
回来后,徐虹就在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巧妙化解更多如老太太这样的邻里矛盾,让邻里间打开心墙,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区品牌“邻里节”浮现在她的脑海,于是,利用“邻里节”拉近居民间距离的想法被付诸实践。她利用举办“邻里节”,开创了家庭才艺展、邻里花卉展、红色记忆微型展等诸多精彩节目。现如今,“邻里节”不仅成为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大舞台,由此形成的培育邻里情、落实邻里帮、促进邻里乐、注重邻里赞的“四邻工作法”也成为推动社区建设、促进“邻里”和谐共建的一股强大力量,“邻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复评候选案例名单。原来那位老太太弃菜种花,与邻里关系日益和谐,对徐虹更是赞不绝口,成为她工作的“铁杆粉丝”。
为了让品牌主题更贴近老百姓,社区组织志愿者深入走访居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在改善邻里关系方面的期盼、最感兴趣的话题和最喜爱的活动形式,集思广益办群众自己的志愿盛会。在志愿服务策划中,社区不大包大揽,通过吸引志愿者来认领任务,从中发现活跃志愿者70余名,陆续开展家风家训书画展、邻里花卉展、红色记忆微型展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从开展邻里百家宴、家风家训展、老少擂台赛等文化志愿项目,到老少皆宜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项目,再到共商共建共育共做的命运共同体项目,居民从“旁观者”成为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从40人发展为13支队伍1000多人。经志愿者穿针引线,不同角色、不同年龄的“鹊桥人”被拉到一起,让1.6万多名鹊桥居民推开房门,打开心门。
群众的信任就是肩上的责任
作为小巷“总理”,家家户户的冷暖徐虹都要装在心头,鹊桥社区谁家中有残疾人、党员、无业人员,徐虹都了如指掌;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贫,她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很多居民的困难和需求,她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把基层党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
时间倒回2020年春节,大年三十那天,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徐虹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警觉到“情况有变”,安全走访时,她叮嘱物业公司及门卫,留意观察,注意“守门”。“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隘,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抑制疫情蔓延。”徐虹作为社区书记,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打头阵、当先锋,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白天统筹排班,调配物资,晚上上门摸排重点人员详细信息,哪里有危险冲向哪里,用积极的心态调动着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带领社区网格人员逐栋、逐户、逐人进行地毯式排查,每个小区、每条小巷宣传讲解防控知识,守住疫情防控的前沿一线。
疫情期间,鹊桥社区共摸排返乡探亲人员1200多人,其中不乏从韩国、美国归来的居民,为解决居民隔离期间的物资,徐虹组建劳模志愿“红色代购”服务队,为辖区外地返乡人员提供了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面对武汉、湖北返乡的重点人员,徐虹一对一单独建微信群,每日坚持问候关心,询问服务是否满意,让疫情防控工作充满浓浓人情味。每每遇到因疫情被困发牢骚的群众,徐虹也总是用心用情疏导对方情绪。在她一遍遍耐心细致的疏导后,社区群众平稳度过了那段难挨的日子,鹊桥小区取得了疫情零确诊、零疑似“双零”的好成绩。
“徐书记什么事都带头干,在她的感召下,党员带头、群众跟上来,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就都得到了有效化解。”魏建民坦言,多年来,在徐虹的带领下,鹊桥社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及时感知着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深化邻里党建品牌内涵,社区工作不断精细化,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
文/图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雍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