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一处百年老渡口,虽然柴油价格不断上涨,但摆渡人刘庆坚持只收一块钱,十几年没有涨过价。
西河村的村部,装修都是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带着村干部自己干,把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环境整治。
村民有意见、有问题,小的就去“村民说事会”,大的就上“百姓议事堂”。
巡逻、清扫道路、调解邻里纠纷……在西河村,志愿服务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在西河村采访期间,除了美丽的水乡田园风光,干净整洁的村容、和美安乐的乡风、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难想象这个全县的“模范村”,当年却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黄池镇的“大西北”。

山河为证!从“脏乱穷”到“绿富美”的华丽蝶变,西河,正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实践。
美丽西河 生态田园入画来
走进西河村村民刘国良的家,院门口挂着的“生态文明家庭”木牌十分醒目。小院干净整洁,几株绣球花开得正艳。
临近中午,刘国良正在剥蚕豆。将蚕豆米用篮子装起,刘国良将蚕豆壳扫进簸箕,然后送到菜园里。“蚕豆壳可以用来做肥料,当垃圾倒掉浪费不说,还会增加保洁负担。”
刘国良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门后都是白色垃圾,池塘里的水又黑又臭。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干净,一点不比城里差,村民环保意识也提高了,“现在生活更加舒心了,大家也更自觉了。”
西河风光
从刘国良家出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村里的健身小广场。小广场旁边有一座冲水式公厕,洁白的墙面、干净的地砖,没有一丝异味。
“每天清扫两次!”作为保洁员,陈国香十分认真负责,“公厕保洁虽然很辛苦,也没几个钱,但能为大家伙出点力,我也很高兴。”
保洁公司负责全村垃圾清运、管理,日转运农村生活垃圾2吨;建成日处理35吨的污水处理设施;2020年全村消灭农村旱厕,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村庄绿化率达45%,被评为安徽省省级森林村庄……近年来,西河村结合本村实际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从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十个方面入手,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考核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在中心村建设中,西河村围绕“12345”工作法,即突出因地制宜“这一原则”,坚持资金加减法“两手着力”,动员引导群众投身“三大革命”,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同步”,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使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养殖人庄维洋和几名合伙人一起投入100多万元,流转了西河村300多亩土地搞起小龙虾养殖。“西河村生态环境好,水很干净,十分适合搞生态养殖。”庄维洋告诉记者,他们养殖的小龙虾供不应求,今年产值有望超过200万元。
和谐西河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堂”
5月5日晚6时多,西河村第四网格党小组的党员、村民代表陆续来到网格党小组组长刘万能家。作为村指导员,当晚西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祥松也赶了过来。
“希望今晚来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能积极宣传,在做好带头接种的同时,发动村民踊跃接种疫苗。”布置完疫苗接种任务后,李祥松又拿出“村民说事”登记簿,“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说一说,对村里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一提。”
西河人家庭前花开
无论大事小事,到“村民说事会”上敞开说、明白说、痛快说,已经成为西河村村民的一种习惯。
作为西河村第四网格党小组组长,大到安全、环境、治安,小到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刘万能都要管。
之前,在“村民说事会”上,有村民反映公厕里的水龙头没有水。第二天,刘万能就找来维修工,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
村民敞开心扉,网格长和村干部仔细聆听,“村民说事会”动了真格,村民参与积极性也日渐高涨。
在刘万能的记忆里,一开始的“村民说事会”,那可是争吵不断,村民讲出来的大多是质疑和抱怨,但现在村民抱怨发泄的少了,关系西河村发展和建设的大事多了。
“临河路建好后,我们散步也方便了,但一到晚上太黑了,希望村里能在路两边安装路灯。”在不久前“村民说事会”上,有村民提出这样一条建议后,刘万能将村民的建议当场记了下来并及时上报。
如今,临河路的亮化工程已经立项,预计9月份路灯就会亮起。
在西河村村部有一间小会议室,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块“百姓议事堂”的牌子。“村民说事会”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将在这里进行商讨。
西河村墙绘
西河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为更好服务村民凝聚民心,该村传承创新“枫桥经验”,成立网格党小组,基层党员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并为基层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搭建“和谐西河”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各项重要信息,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创新设立“百姓议事堂”,建立村级日常事务讨论议事平台,鼓励群众有意见发表、有想法提出、有建议交流,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工作合力,有效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堂”,村民的事一起说一起议,说出了乡村基层民主自治,更议出了和谐邻里关系。
文明西河 清朗乡风浸润乡土留住乡愁
漫步在西河村,一幅幅主题明确、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手绘墙画,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文明乡风,倡导移风易俗,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时刻提醒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如何打造文明清朗的乡风,西河村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口碑较好、村民公认的“老辈人”主持建立村规民约,将自觉自发维护村庄环境清洁美丽作为重要内容,凝练成96字的村规民约“四字歌”并铭镌于村口山墙,对保护环境、改水改厕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了明文约束,老幼传习、邻里监督,达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的。
西河村还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星级文明生态家庭”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养成良好文明生活习惯,提高村民参与度,激发村民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为倡导文明乡风,近年来,西河村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系列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新时代道德楷模。
作为西河村村民,刘兵龙致富不忘家乡,出资20多万元给村里修建水泥路,还出资7万多元修建一座现代冲水式公厕,为家乡公益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土专家”冯志亮无偿为相邻传授果木种植养护技术……西河村着力打好乡贤牌,进一步发挥好乡贤的桥梁、智库和榜样作用,让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甜,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这些普通人物不平凡的事迹,已经成为西河村的美谈,也是激励西河村继续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鲜活教材。
乡风淳,乡村兴。文明乡风正在成为西河最值得珍视和回味的“乡土味道”。
志愿西河 公益服务绘就水乡风景线
牙膏、洗发水、洗衣粉、卫生纸……5月10日下午,张庆华和李祥松在村里的“志愿服务超市”里挑选了一套洗护用品,送到了行动不便的五保户钱良玉家中。
这些生活用品,是他们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来的。
在西河村,志愿者参与巡逻、清扫道路、调解邻里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每日可累计志愿服务积分1-10分。凭着积累的“志愿服务积分卡”,志愿者可以在“志愿服务超市”里兑换各种生活日用品。多余的积分还可以存入“积分存折”,实现“一人积分、全家共享”。
爱心超市
2014年,村民陈国发加入西河村志愿者服务队伍。几年下来,他的志愿服务积分已达到800多分,可他几乎没去过“志愿服务超市”兑换过物品。“把东西留给更需要的人。”他说。
事实上,自从成立了“志愿服务超市”,来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志愿者并不多。张庆华笑着说,这真是一件“烦心事”。
近年来,在张庆华的引领下,西河村村民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先后成立了党员干部、巾帼、医生、教育、法律、科普6支志愿服务队,组建的“华大姐志愿服务队”也成了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之一。
村民刘国金受到志愿者们的感召,主动报名担任“志愿服务超市”的管理员,不拿一分报酬。刘国金说,如今,村里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看着心里就亮堂”。
6支志愿服务分队,700多名志愿者,不断创新的志愿服务项目,“华大姐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美丽西河一道新的风景线。
铸“力”行动·融媒体大练兵活动第七采访组
记者 王贤俊 陈敏娟 刘明培 董全喜 唐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