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处破旧的农村无功能建筑拆除后,变身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小景园、小花园、小文化园、小菜园、农民活动广场、停车场。连日来,当涂县大陇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拆用结合,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登记备案”
让群众从“要我拆”到“我要拆”
“这个房子拆掉后,两边的路变宽,视线变好,就不容易出交通事故了。”平王村在拆除掉朱村十字路口处姜养梅户的无功能建筑后,村民们拍手叫好。
朱村十字路口是平王村塘王路与惠农路的交叉口,是村主要道路的交会点,平时人流车流量很大。79岁的姜养梅的无功能建筑正好处在十字路口东北角,导致车辆转弯时视线大受影响,造成过车辆碰撞和人员受伤,村民们大为烦恼。但姜养梅说:“这房子还能用,我舍不得。”村“两委”急民所急,多次上门与老人家沟通,大力宣传无功能建筑拆除“登记备案制”政策,最终老人家“痛下决心”同意拆除。如今,拆除工作已经完成,平王村又对路面进行了平整,不仅消除了群众出行的安全隐患,还优化了人居环境。
无功能建筑拆除“登记备案制”,是大陇镇针对群众有顾虑和想法、无功能建筑“拆除难”问题,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即组织村组干部及附近村民代表对农户的简易旱厕、废弃圈舍等无功能建筑类型、结构、面积等基础信息登记、丈量、拍照固定,制成“备案表”加盖村委会公章确认,明确今后如有征迁同等对待,明确四至范围和土地权属。同时,无功能建筑拆后留存的砖瓦、木料等建筑材料和闲置地仍由农户所有,可以自用,也可将建筑材料、土地有偿转让给村里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这让群众纷纷由“要我拆”转变为“配合拆”“我要拆”。
“四园两场”
让拆除从“一拆就乱”到“群众点赞”
“原来过年过节停车不方便,找不到位置停车就在大埂上随便停,很容易造成道路拥挤。现在有了停车场,停车方便多了!”潘乃华、潘乃明是大陇镇韩村的村民,自从今年村里利用无功能建筑拆除后的闲置土地进行停车场改造,环圩路沿线建了大小3个停车场,如今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家门口停车的便捷。
据悉,针对无功能建筑拆除后杂乱无序、垃圾成堆等“拆后乱”问题,大陇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各村围绕乡村振兴和群众需求,对无功能建筑拆除后的闲置土地,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村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建成了小菜园、小花(林)园、小景园、小文化园和停车场、农民活动场等“四园两场”不同模式“惠民小景”,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拆除无功能建筑98处,拆除面积5890平方米,拆除地块平整改造成“四园两场”69处,建成小菜园36处、小景园7处、小花(林)园6处、小文化园4处,建成农民活动广场4处、停车场12处。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王华云 查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