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长不大的河蟹成了宝

2021-08-10 00:58:49 来源:皖江在线

农历六月以来,在“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当涂县,河蟹悄悄上市了。不是说“秋风响、蟹脚痒”吗,怎么就提前了两个多月呢?

原来,既不是蟹农急不可耐,更不是用什么特别养殖方法催熟,而是蟹农将部分已经成熟却难以再长大的河蟹筛选后上市。这样的河蟹虽个头不大,却已是“黄满膏厚”,俗称“六月黄”,在市场上很受宠。从传统的秋季上市,到如今的夏季尝鲜,背后是河蟹市场细分的力量。

不值钱的“二龄蟹”变身俏销的“六月黄”

凌晨5时许,在当涂县城西街下门口做水产生意的王刚就开始忙碌起来,一边收购“六月黄”,一边忙着打包发货。“以前,河蟹生意最早在9月份才开张。近年来,‘六月黄’买卖异军突起,现在每天平均能卖出50公斤左右,销售价每公斤50元。”看王刚介绍时那种喜形于色的神态,可以猜想到,“六月黄”买卖的利润肯定不低。

面前的“六月黄”个头明显比秋季成熟蟹小得多,每只约在50-100克之间。既然个头那么小,何不养到秋季再上市。蟹农徐小马给出了答案。原来,“六月黄”是一种市场属性的叫法,它的学名叫“二龄蟹”,就是在蟹苗养殖过程中,受品种差、高温、高蛋白饵料等因素的刺激,农历六月就形成性成熟小蟹。“二龄蟹”,在蟹苗养殖上是一种“失败”,因为一旦形成二龄蟹就不会继续脱壳生长了;从养蟹经验看,由于蟹苗放养时,个头太小难以识别,蟹苗中仍会夹杂有5%的“二龄蟹”。

“‘二龄蟹’因为性早熟,性腺满满,黄满膏厚,尽管个头小,但吃起来还是蛮好的。”徐小马说,以前,蟹农遇到“二龄蟹”常叹气摇头;现在,由于线上销售的崛起,城里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六月黄”的需求渐渐旺盛起来。“二龄蟹”就有了身价,蟹农们转忧为喜。

不值钱的“二龄蟹”变身俏销的“六月黄”,背后是河蟹市场细分的力量。“六月黄”比秋蟹提前了两个多月上市,打了个时间差,满足了消费者先尝为快和多元化的需求;加之,此时小龙虾处于下市阶段,又填补了河鲜市场的空缺,“二龄蟹”自然“变废为宝”了。

“六月黄”深加工有效拓展市场需求链

夏天,本是河蟹网上销售的“冬眠期”,可在当涂县城太白路上的河蟹店,徐文杰正坐在电脑前打印当天的“六月黄”订单,轻点鼠标,打印机吐出一串长长的订单。“‘六月黄’正好填补了市场空档,每天能接到二三十单,客户来自全国各地。”专做河蟹线上销售的徐文杰自然没有放过“无中生有”的商机。

不过,徐文杰卖的“六月黄”不是鲜货,而是加工好后开袋即食的成品,主打品种是在市场上颇受青睐的“香辣六月黄”。徐文杰说:“夏天鲜货不适合线上销售,加工好后不仅利于保存,还为消费者省却了不少麻烦,尤其受年轻人的欢迎,这也是进一步细分市场之举。”

在湖阳镇的蟹中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蟹黄酱,主原料蟹黄就来自“六月黄”。“目前销售额己达400万元,主要为国內餐饮连锁企业定点加工。”90后老板祖万青的算盘拔得精,“六月黄”由于个头小,卖价自然不如大蟹,但“六月黄”的蟹黄只重比要高于大蟹,用“六月黄”分解成蟹黄、蟹膏、蟹肉、蟹腿等延伸蟹产品,利润率可达20%以上。因此,该企业年收购“二龄蟹”达7万多公斤。

“当涂河蟹产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河蟹年产量1.4万吨,‘二龄蟹’年产量约有700吨,除了一部分鲜货销售,深加工的潜力还很大。”正在蟹中味食品有限公司调研的当涂县供销社主任朱亚平说,市场细分给“二龄蟹”带来增值的机会,已扶持两家“二龄蟹”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其中,祖万青拟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一条占地5000平方米的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开始场地平整。

“这是市场细分带来的新机遇,一定要好好把握住。”祖万青信心十足。

[编辑: 吴曲波 ]
分享到:
08/10 乘“智”而上 书写高质量答卷
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乘“智”而上,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详细]
08/10 截至8月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08/10 二码联查、测温限流,全市体育健身场所有序运营
8月8日、9日,记者在我市实地走访中看到,针对新冠疫情防控出现的新形势,全市各大体育健身场所严格落实测温、二码联查、戴口罩、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健身活动有序进行。 [详细]
08/10 城乡宜居环境美 美丽家园似花园
长江岸线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文明城市创建……近年来,我市紧扣民之所向,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和提升,力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使得城乡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详细]
08/10 用钻研不断攀登业务水平新高峰
用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生殖中心总负责人潘维君的话概括:把“想出来”的困难“做完”。这也成为从医33年的潘维君从容面对各种挑战的“潘氏方法论”。 [详细]
08/10 牢记职责使命 勇担时代重任
08/10 为市民排忧解难 让生活更加美好
“马上办”——马上帮你办。自“文明创建‘随手拍·马上办’”平台5月初开通以来,一直深受市民喜爱,成为本报记者与市民、市民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交流的桥梁。上周(8月2日—8月8日),“文明创建‘随手拍·马上办’”平台共收到网友诉求79条,审核79条,正在办理21条,办结69条(当周工单33条、遗留工单39条)。其中,花山区处理遗留工单效率较高,共办结了遗留工单22条。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