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五年来,马鞍山农业阔步迈向产业化、现代化

2021-09-10 00:07:26 来源:皖江在线

金秋九月,长江两岸,稻浪滚滚,瓜果飘香,鱼肥蟹美,六畜兴旺,马鞍山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仓廪实则百业兴。五年来,我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以都市型、近郊型现代农业为发展定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做精做特做优,大力建设特色高效农业、特色田园乡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调优结构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秋风起,蟹脚痒。中国河蟹之乡——当涂县大陇镇蟹塘里的蟹们不安分起来,纷纷爬上岸,“横行”大江南北老百姓的餐桌。

在大陇镇麻村,钱根宝忙着起地笼,除了将一只只肥美壮硕的河蟹捕捞上岸,还有着塘鳢、青虾等“额外收获”。2013年,养了几十年螃蟹的钱根宝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在蟹塘里尝试投放沙塘鳢、青虾,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蟹塘鳢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通过集成养殖,每亩大概能增收3000多元。”如今,在他带动下,这种模式的养殖面积已超1万亩。

在大陇镇韩村,梅兆福则在养蟹之余另辟蹊径,寻求生态与效益的双赢之路。2020年,他承接下村里200多亩河塘,在原来基础上少投放5万只蟹苗,并开始种植水草,一方面净化水资源,提高蟹品质,另一方面水草可销售给周边养蟹大户。“3个月来,我们销售水草340多车,每车均价1000元左右。”梅兆福说。

与此同时,优化“种草、投螺、稀放、配养”养殖模式,创新微孔管道增氧、河蟹大规模亲本繁育良种应用等试验示范,商品蟹规格提高到母蟹3两以上、公蟹半斤以上,亩均过万成为现实;发展稻虾共养,打造节庆经济,小龙虾养殖异军突起,养殖面积迅速蹿到1.5万亩,年产小龙虾近2000吨……“水产养殖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和繁荣地方发展的主导产业。”大陇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严爱平说。

跨过长江,在含山,茶香沁鼻、瓜果飘香,利用丘陵、荒地、低产林地等资源,突出茶叶、黄桃、葡萄等茶果产业发展,点燃产业振兴引擎;在和县,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全面推进蔬菜产业生产科技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产业化,蔬菜种植面积达44.5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

五年来,我市坚持特色化、实施品牌化,在稳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2大重点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县绿色蔬菜、当涂生态水产、含山精品茶果3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创建“一县一特”“一村一品”。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1个,共有“三品一标”249个,“含山大米”“当涂螃蟹”“和县辣椒”等区域公共品牌享誉全国。

扶引龙头 做大做强产业农业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就是一条线,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沿着这条线走过了千年百年。

但在盛农粮食科技产业园,独创“稻—鸭—紫云英共育模式”,推行“猪—稻模式”,集优质稻米生产、蔬菜瓜果种植、水产、畜禽养殖一体,7000亩土地走向生态循环;厂房里,设备运转,粮油飘香,农产品从田垄走上流水线,经过处理加工,贴上“南北圩”标签,再通过订单采购、直营销售,走向千家万户;设计各种农耕体验、自然认知、手工创作等课外亲子课程,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一年四季迎八方来客……

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闭环,创造出独特“多功能大循环农场模式”,负责人夏家林正将这条线画成一个圈。“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农场的130多位当地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也画上了创新创业的另一个圆。”他说。

五年来,我市围绕做精做特做优,加大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按照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组团发展模式,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新雁阵”。目前,全市共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6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7家,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2092家、家庭农场2132家。

在和县西埠镇,麻油的香气弥漫。从曾经的小作坊,到如今以华安粮油为中心的麻油产业集群,西埠镇麻油产量占全国的20%,产值超25亿元,已成名副其实的“麻油之乡”。就在今年,产业集聚区里40多家相关企业共同成立和县麻油产业联盟,巩固现有成果,规范行业发展,深耕产业链,将品牌做得更大更强。

我市聚焦大项目、优质项目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坚持要素集聚建园、产业融合强园、绿色发展兴园、创新创业活园,搭建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现代化农服等发展平台,建设了一批农业产业园、农业加工集聚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场)和休闲农业园。全市建成市级以上粮油标准示范区72个,蔬菜水果标准园150家,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家、省级4家,马鞍山经开区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花山慈湖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进入全省20强园,蒙牛乳业、蒙牛高科、达利食品进入全省50强企。

做活三产 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步入护河镇兴禾村的金色田园休闲农业产业园,百亩荷花盛开,千亩稻浪飘香,四季花海绽放,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慕名而来,赏美景、品美食,也将尽兴而归。”马鞍山游客汪林兰和姐妹们忙着拍照,不亦乐乎。同行的吴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护河镇人,同样赞叹连连:“45年没来,从曾经的偏僻村落,到如今美景如画,真是不一样了。”

2015年,流转3500亩土地,金色田园休闲农业产业园开始向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农耕文化、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迈进,在农产品生产区之外,发展农业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农耕文化区、农副产品销售区,成为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浓缩版”。

五年来,我市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片区、建设田园综合体等方式,推动农业一产二产向三产延伸,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实施“3715” 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体化精品工程,拓展我市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功能,加速产业融合。

现如今,我市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当涂大青山、江心洲、和县鸡笼山、含山褒禅山、博望区横山-石臼湖、花山濮塘、雨山滨江等7个休闲农业片区,全力打造金色田园休闲农业园、林海生态农业园、秀山生态园、桃花缘生态休闲农场等10个示范田园综合体。

同时,我市围绕环大青山、围乌路、313省道、226省道、105省道等5条干道,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带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紧抓节庆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含山“老鹅汤”美食节、和县蔬菜节、当涂螃蟹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全面提升农旅产业影响力。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501万人次,营业收入9.1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3万人,我市正成为长三角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卡地。

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戎洋

摄影 王文生 陶建 濮勇

部分图片来源当涂县人民政府发布

[编辑: 吴曲波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09/10 李锦斌在宿州市第十一中学银河四路校区调研时强调
09/10 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皖北进行实地调研
09/10 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率队来马开展专题调研
09/10 截至9月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09/09 市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安排(9月10日)
09/10 谢谢您,敬爱的老师!
09/10 近11万农户都有本“文明档案”
乡风文明评议,是当涂县在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鲜事。截至目前,已为全县10.9万农户建立“文明档案”。该县尤其注重乡风文明评议结果的运用,将乡风文明评议结果作为发放贷款信用证的依据,实行“一证三用”:信用主体在申请贷款时,享受差异化利率优惠;在评先评优、两代表一委员推选、村后备干部选拔、应征入伍等方面享受政策优先;建立10项“福利清单”,在公共交通、医疗体检、数字电视、景点门票等方面为信用户提供优惠。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