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扮靓一座城 幸福一城人

2021-10-14 03:00:26 来源:皖江在线

满城绿色遍地花,风光旖旎入画来。马鞍山正在诸多点滴变化中,累积着质变的能量,孕育着勃勃生机。

从醉人的“天空蓝”到怡人的“生态绿”,从车水马龙的宽敞大街到灯光明亮的背街小巷,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到食品安全持续加强……这些点滴变化,市民都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并为此频频点赞:“马鞍山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了!”

市民的这份感慨,源自于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所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荣誉得来不易,巩固成绩更难。自1993年5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多举措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生态“扮靓”,提升“生态幸福指数”

“太美了!”8月13日上午,近20家央媒、省媒记者驻足“网红打卡地”薛家洼生态园,发出如此感叹。从曾经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集聚的“脏乱差”之地,到如今江面空阔清朗、滩涂绿意葱茏的“城市生态客厅”,这里的巨变动人心魄。

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薛家洼点位整改为契机,对长江东岸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长江东岸实现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市辖区范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建成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持以“五控”(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为抓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暨蓝天行动计划》,出台《马鞍山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市主城区禁放烟花爆竹。开展扬尘污染严控行动。2018年至2020年,全市空气污染指数不超过100的天数分别为344天、357天和364天。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依托12369环保举报热线,做到接诉必查。对市重点建设工程,采取错时施工等措施,减轻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定期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市区范围内建筑工地、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对于违法案件快查快办。2018年至2020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均低于60分贝。

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我市对渔民给予一次性补助安置,彻底解决采石水厂取水口渔船非法停靠问题。取缔慈湖水厂上游一级保护区内运砂码头,彻底清理联农水系周边的13家钢渣采选企业。实施污水集中处理、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等“八大工程”,慈湖河水质显著改善。目前全市所有功能水体,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未划定功能区的无劣五类水体。近三年,马鞍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水质达标100%。此外,我市医疗废物全部安全处置,近三年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舍得留白,换来最美岸线;舍得投入,换来一方青山。五年来,我市退耕还林、废矿复绿、水土保持、公路绿化、清水河道、湿地保护等一个个生态保护大手笔次第展开,让马鞍山一江两岸更加郁郁葱葱,斑斓美丽。马鞍山正在用生态“扮靓”一座城,不断提升市民“生态幸福”。

民生“升级”,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市从群众关切处入手,紧盯环境卫生、违规乱象、市容市貌等重点,大力消除“乱”象,告别“差”评,根除“脏”源,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

昔日,生锈的钢筋、破损的路面、污渍的环境……雨山区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改造前一直受到周边居民诟病。如今,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进行了标准化改造,“颜值”和“气质”大幅提升。市民张若明对改造赞不绝口。“现在买菜全在二楼,有电梯、有空调,地面还防滑,体验确实好了不少。”

从“老大难”变“安心摊”,一批诸如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同济花园菜市场、万家花园菜市场等“脏乱差”菜市场经过标准化改造后成为附近居民放心的“菜篮子”。

老旧小区改造是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市三年来共投入4.2亿元对全市75个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改造提升,完善小区功能、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小区品质,实现房屋居住安全、基础设施完善、小区环境优美。

不仅如此,如今的马鞍山,污水、垃圾、厕所、停车、农贸市场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垃圾乱扔、马路乱穿、乱丢烟头等陋习少了,礼让行人、垃圾分类投放等文明行为多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行动起来,一幅幅全民参与创建、同心同向共创的生动画面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巩固提升,让市民切身体验到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健康“守护”,提升“健康幸福指数”

2016年11月,我市跻身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因地制宜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成功积累了“三微健康”(微城管、微“细胞”、微志愿)实践工作典型经验。在2019年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中,我市在安徽省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中排名第一。2020年起,我市创新实施健康马鞍山“15+3”专项行动,在国家和省15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新增公共卫生体系及能力、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城市建设提升行动等3项自选动作,取得积极成效,成功入选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首批试点市。

近年来,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我市大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深入普及疾病预防、卫生健康、心理健康等知识,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遵守“一米线”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28%。大力实施《马鞍山市全民健身计划(2017-2020年)》,开展全民健身大赛、迎新年环湖长跑、自行车百日骑行等系列活动。加强健身设施建设,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100%。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3.5%。

美好生活始于健康。截至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59岁,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医圈和城区10分钟健身圈。

如今,生态、民生以及卫生和健康,正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成为马鞍山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管理机制的日臻健全,马鞍山一定会洁美常在,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记者 杨正文

通讯员 夏雷蕾 何杏华

[编辑: 邵国权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10/14 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
10月13日上午,由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的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在滨江文化公园江豚湾广场举行。市委书记张岳峰出席并宣布开幕。市长袁方致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查结联,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省文旅厅副厅长丁光清,省文联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先发,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刘向东、副会长梁尔元,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查屏球,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吴桂林、张泉等市四套班子领导,我市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中央、省驻马单位负责同志,国内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劳动模范、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详细]
10/13 昨晚,《安徽新闻联播》关注“马上办”!
10/13 诗意马鞍山欢乐满堂
大青山麓、采石矶头、三台阁下,演李白、诵李白、讲李白、跟着李白研学游,高朋云集,共商诗歌文化传承发展之大计;滨江公园、线上线下、文化广场和中小学校园,好戏连台,余音绕梁,听不够李白诗文千古吟诵,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 [详细]
10/13 一把手访谈 | 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发展改革新篇章
“市第十次党代会为今后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目标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10月12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发改委将牢记殷殷嘱托,紧盯目标任务,发挥职能优势,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转化为谋发展、促改革的实际行动,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发展改革新篇章。 [详细]
10/13 截至10月1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0/13 瓜蒌丰收忙
10月7日,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各村瓜蒌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分拨、洗晒瓜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截至目前,全镇共收获瓜蒌13600斤。近年来,姥桥镇围绕“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发展瓜蒌等特色种养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详细]
10/13 市审计局:着力提升依法审计水平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近年来,我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治已病、防未病”要求,主动作为,探索出了一条多机制、多层面、多渠道“三位一体”推进审计结果运用的新路子,有效破解审计结果运用难题,在提升被审计单位法治意识、推动政策落实见效、维护财经秩序、促进规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