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生机勃发”?

2021-10-25 17:51:48 来源:皖江在线

“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一语铿锵,掷地有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马鞍山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一直“埋头勤学”。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马鞍山读懂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漂亮答卷。一个“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白菜心’”,正呈现出近者悦、远者来、观者赞的勃勃生机。

在马鞍山,沿着长江东岸走一走,薛家洼、杨树林、采石矶等一批湿地公园、游园与滨江生态绿廊“串珠成链”。江水清了,江豚回来了,就连多年不见的丹顶鹤也来“打卡”。

在马鞍山,走进千亿级企业宝武马钢的“智园”,呈现出的是“一键炼铁、远程炼钢”的科技场景。“智园”是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马鞍山,城市更新得更加现代,乡村建设得更具乡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安徽省第一,全面小康指数排名全国第49位,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起步不凡,还需后劲十足。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生机勃发”?

站上新起点,再攀新高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锚定新发展定位。”9月25日,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刚刚闭幕,铮铮誓言就化为一个个实际行动。

9月26日,我市集中开工16个项目,总投资101.2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等多个领域。

国庆假期,新时代“向山大会战”项目建设现场依旧热火朝天,两河源头净流、绿色矿山提升等十大工程强力推进。

站上新起点,再攀新高峰。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瞄准新发展定位持续奋斗,长三角‘白菜心’建设取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成为全省‘三地一区’重大展示窗口。”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说,具体目标是: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联动高水平、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

何为突破性?何为标志性?“五高”设置了看得见的跳高线:

生态环境指标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实现“总量双进位、人均争第一”;

加快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实现与南京同城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

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乡村振兴成为全省样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

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

“五高”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起全市上下“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状态。


百年矿区向山地区综合整治的高标准就是一个例证。邀请国内13位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号脉”出招,该项目成功获批国家首批EOD试点项目。这意味着,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马鞍山又开先河。

实现“五高”,马鞍山有底气。拥有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

实现“五高”,马鞍山有锐气。面对厚积薄发、拔节向上的发展爆发期,赢得城市荣光,当仁不让。

锚定新定位,开掘新深度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这张考卷有深度。

深在哪?说到底,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那么,长三角“白菜心”到底该是啥模样?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必须聚焦重点任务,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产业转型、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社会治理‘五大提升行动’。”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清晰描绘出市民心目中的“白菜心”画像: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

有了清晰的画像,更要有善作善成的执行力和立行立做的行动力。

致力于生态优,一个更高水平的整治提升行动,延伸到一江两岸79公里长江岸线。

致力于产业强,“双招双引”马力十足,“智能化改造”蹄疾步稳,“亩均论英雄”万马奔腾。

致力于活力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高水平融“宁”入“长”。马鞍山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旗开得胜,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风头正劲,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日益紧密。

致力于城乡美,205国道沿线25.8平方公里开发整治鏖战正酣,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68.4万人次,同比增长33.48%。

致力于百姓富,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和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33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对标“杭嘉湖”,打造“白菜心”,马鞍山全市上下在行动。

其中,当涂县实施对标学习浙江德清县“二三事”三年行动计划。得益于从德清县引入的“双进双产”调度推进机制,该县今年以来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在全市走在前列。“各个载体和部门一年学成‘二三事’,三年下来,盆景就变成了风景。”当涂县发改委主任占永松信心十足。

胸怀大目标,学有“小切口”。“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正散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光彩。

面对新考验,擦出新亮度

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打造这样的长三角“白菜心”,对于一座传统的工矿城市、资源型城市来说,任务艰巨繁重。

如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我们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痛点、堵点、难点,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胜仗。”市长袁方说,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问题导向作为开展工作最主要的思路,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近年来,我市先后整改各类环境问题1万多个,环保整改工作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考核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35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

此外,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并成功加冕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闻过则喜的态度、铁腕治污的力度,其背后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创新力、创造力。

从前期单纯生态修复治理的1.0版,到2018年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的2.0版,再到2021年以来加大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的3.0版,马鞍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不断升级。

中国宝武马钢股份公司全力打造“绿色城市钢厂”。去年,包括余热回收、光伏发电在内的11个技术节能类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800万元。

在生态治理中找到生态价值转化的密钥,又以改革创新倒逼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城市第38位的马鞍山新招频出:

在全省率先实施亩均效益评价,推动扶优扶强、优胜劣汰,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万多亩;

推动“标准地”改革率先破题,实现“拿地即开工”;

……

有为才有位。今日之马鞍山,让人更加看好,也更令人期待。

巢马高铁、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宁和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在国家层面的长三角新一轮互联互通中,马鞍山开始成为新的节点城市;

安徽省委专门出台文件,强化政策支持,要求马鞍山把打造长三角“白菜心”作为落实“政治要件”的重要检验、打造“三地一区”的重要窗口、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多重国家战略利好叠加,区位、产业、人才等多重优势充分发挥……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迈出的步伐,铿锵有力!

文图/记者 吴黎明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视频/记者 唐焱

[编辑: 戎小平 ]
分享到:
10/25 省委书记郑栅洁在阜阳调研
10/25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生机勃发”?
今年9月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马鞍山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发展定位、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马鞍山日报社联合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推出“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融媒体系列报道。本组策划报道采用文字、图片、专题、海报和微视频等全媒体形态,在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聊时局、马鞍山日报社旗下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敬请关注! [详细]
10/25 马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10/25 “交通先行”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市第十次党代会总结了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确定了重点任务,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10月20日,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谷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交运局将牢牢把握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务实的作风审视交通现状,以创新的精神紧盯交通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的交通力量。 [详细]
10/25 我市线上线下意向成交金额约1200万美元
日前,为期5天的广交会落下帷幕。展会期间,我市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户,共计接洽客商500多人次,线上线下意向成交金额约1200万美元。 [详细]
10/25 截至10月2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0/25 谋拔河运动创新传承 聚新时代奋进正能量
10月23日、24日,在“力拔山兮”首届中国拔河运动文化交流大会暨全国拔河精英赛期间举办的拔河文化交流论坛和学术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拔河运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体育文化和拔河运动文化,为新时期拔河运动的创新与传承谋出路、定方向、找方法、求突破。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