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半城半乡“全盘棋” 融合发展一面旗

2021-10-29 04:02:18 来源:皖江在线

每天早上5点半,陈小英从家出发去上班,步行大约8分钟,来到当涂县姑孰镇工业集中区,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

“每天工作6小时,活不是特别累,每月工资1300多元。”今年64岁的陈小英是当涂县姑孰镇龙华村人,家里的田地被征后赋闲在家。“劳累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整个人浑身难受。”2020年7月3日,龙华村在“村企共建”中注册成立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为园区及入园企业提供物业管理、保洁、绿化、劳务输出等服务,解决了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企共建还营造出和谐的工农关系。”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有芳说,姑孰镇工业集中区紧挨着村庄,前几年常常摩擦不断,现在大多数劳力都进入到家门口的企业上班,双方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关系,遇事都能为对方着想了。

姑孰工业园区

龙华村的变化,是当涂县姑孰镇打造城乡融合示范镇的一个缩影。姑孰镇是当涂县城所在地,辖12个城市社区、12个行政村,典型的“半城半乡”。近年来,该镇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之路,打造“生态宜居样板镇、经济发展最强镇、城乡融合示范镇、社会治理先行镇”,日前再度入选“全国千强镇”,位列全国第257位、全省第10位、全市第1位,全国排名较上年提升8位,为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谱写出姑孰篇章。

“两化同步”谋发展——

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

十里长山脚下,昔日山坡荒瘠地,今朝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工厂。

晶彩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销往欧美的高档玻璃文创产品。一个比茶杯略大的普遍玻璃瓶,经特殊工艺加工,将原生银杏叶贴附瓶壁,就美仑美奂起来,成了欧美人青睐的户外草坪灯饰。凭着这个艺术创意,成本不到1元人民帀的普遍玻璃瓶,身价涨到4.5美元。

“1-9月,出口创汇额已突破200万美元。”晶彩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东说,2017年将南京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姑孰镇,从租赁厂房到拿地建房,一路绿灯。眼前的两栋现代化生产车间占地32亩,主要从事高档玻璃工艺品、烛台、五金等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均销往欧美国家。“即将开建的二期工程建成后,再将在广东东莞的一处生产基地转移来,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1亿元,利税超600万元。”高东说。

年产5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研发生产项目也是从南京转移而来,其“多菌种多底物好氧厌氧深度发酵”的新型生物饲料被誉为饲料行业最新的4.0版,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全国畜牧饲料行业生物饲料十大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安徽宝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胜说:“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利税超450万元。”

“发展是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抓手就是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化同步’。”姑孰镇党委书记吴超说,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坚持引进新能源产业、高端机械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今年以来,新签约南京润高汽车零部件、科泰汽车零部件等11个亿元以上项目。紫丁香日用品、耀福汽车玻璃等9个项目已开工。同时,农业现代化步伐也在扎实迈进。

苦菜圩水产养殖公司

金秋十月,姑溪河畔一派稻香蟹肥的丰收景象。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姑孰镇连千村种粮大户杜少飞说,面前的3000多亩稻田,选用的谷神糯116号等优质品种,都买下了品种的独家经营权,等到收割加工后,将作为种子销售到全省,预计每亩收入2500元,比卖原粮效益要增加一倍。

在位于关马村的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公司,养蟹户刘义从捕蟹笼中抓起两只螃蟹说:“我身后的2000多亩水塘,都是采用了生态养蟹新模式。由于水质好,养出的螃蟹三两以上产量能达到40%,大蟹才能卖出大价钱。”刘义说的是一种以“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等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养蟹新模式,目前已在全镇推广。

“实现农业现代化,一靠集约化经营,二靠科技化赋能。”姑孰镇农业办主任夏小龙说,近年来,该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积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品牌农业创建等系列行动。目前,全镇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家,家庭农场30家,农业龙头企业9家,加快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两化同步”,为城乡融合发展“强筋壮骨”。1-9月份,该镇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0.24亿元,同比增长31.18%;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9.1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33.04%;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25亿元,同比增长47.42%;农业经济各项指标平稳快速增长。

精准施策“补短板”——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村集体有了钱,就能为大伙儿办更多的实事。”灵墟村村民陶家英希望村里能装上路灯,因为是“空壳村”,一直未能如愿。集体经济富起来,为民实事办起来,不久前,100多盏路灯安装完毕,从晚上6点一直亮到10点。

据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唐成保介绍,2018年,村里从村民手中流转山坡荒地100亩种植黄桃,还带出了集林下养殖、生态观光、鲜桃采摘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2019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6万余元,2020年达25万元,今年又将实现翻番。

姑孰镇连千村稻田

“村级没有集体经济,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就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乡村全面振兴就成了一句空话,共同富裕也无从谈起。”姑孰镇镇长于向阳说,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各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开展产业兴村、品牌农业等创建活动,探索和推广资产经营、服务经济、农业产业、投资入股、资源开发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持续增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2020年,全镇12个村全部“脱壳消薄”,其中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以上。

针对以往以单个薄弱村为单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资产经营效率低、产业配套不健全、资源开发不深入、为民服务不突出等薄弱环节,整合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搭建起农村集体资产投融资发展平台,从莲云、关马、宗和、龙华村等8个村整合资金730万元,达成“联合投资”合作关系,每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蹚出了抱团发展共创收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针对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的村,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做大做强。

洞阳村积极抓住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机遇,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清洁服务、河道消淤、房屋修缮、劳动服务等业务,连续两年经营性收入破百万大关,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本村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带来工资收入。

关马村挖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潜力,探索发展新型田园综合体的特色项目,成为省级培强扶优项目。按照资源提质增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盘活关马村原养老院项目改造为“一中心、三基地”,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项目运管中心、打造创业创新基地和特色农家乐、60亩高效种养殖基地、60亩田园休闲垂钓基地。项目采取村集体+企业+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模式,预计年收入17万元。目前,已完成青创基地的招商工作,入驻企业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电商与农家乐已进行内部装修。

老人们在日间照料中心用餐

舞起集体经济龙头,盘活乡村振兴全局。去年以来,该镇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村庄整洁行动示范村2个,完成灵墟村市级中心村建设,完成改厕2293座,“四好农村路”建设11.2公里,建成灵墟村高标准基本农田3000亩。下一步,持续开展“三大革命”“五清一改”,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东部6个村新建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近4000米,总投资6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完成灵墟村、关马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示范点建设。

“同频共振”促共享——

创新基层治理,打造骨子里的获得感

悠扬的二胡拉起来,欢快的黄梅小调哼起来……10月19日10时30分,虽然离开饭时间还有半小时,焦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来了很多老人,这里俨然成为老人们的“快乐大本营”。11时刚到,老人们陆续来到就餐区,当天的菜品有肉烧萝卜、鸡烧咸菜、茭白炒肉丝、韭菜炒千张、凉拌黄瓜、西红柿蛋汤。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会将打好的饭菜送到老人们的面前。

“照料中心办得好,福满人间涌春潮。吃喝休闲一条龙,敬老爱老真养老……”81岁的老人蒋国良写了一首打油诗点赞焦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他说:“以往,经常为买菜、做饭而发愁。如今,有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用买菜做饭了,每天的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10月19日晚,当涂县振兴路小学附属第一幼儿园旁边的广场中,响起了阵阵音乐声,五星村的村民聚集在广场上,跟随欢快的节拍跳起了广场舞。谈起广场舞,村民吴祖香深有感触地说:“原先村里人相互之间都很熟悉,经常在一起聊天。可现在分在了不同的小区,见面的机会少了,街坊邻居都不认识,想找一个听自己说话的人都难。参加广场舞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和老姐妹一起聚一聚,非常开心。”

除了广场舞,看电影也成了居民们休息放松的好方式。在当涂五星佳苑二期村民活动广场,精彩的红色电影放映正在进行,许多周边的居民围坐在大屏幕前等待电影放映。一块幕布、一个投影仪,把经典的影片《十三猎杀》、《坚守1200秒》送到了居民身边。老年人们看着电影聊起了家常,还不时的讨论起了电影里的剧情,欢声笑语顿时汇成一片。

孩子们在五星村阅览室学习

2019年开始,五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打造“文化+N”的活动模式。搭建载体、创新形式。成立锣鼓、广场舞、诗歌朗诵等5支文化团队,通过开展文艺表演、上门宣讲、小区文化展板循环展示等,讲文明树新风。还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帮助困难学生、关爱残疾人、爱心捐助、情暖中秋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参与人数800人次以上,助老助困助学物资近10万元。

“城乡有差别,城乡居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有差异,要通过创新基层治理,优化民生供给,为城乡居民打造骨子里的获得感。”吴超说,一方面,该镇兜底民生提升保障水平,2020年完成老旧小区整治5个、棚户区改造568户、农村危房改造4户,发放各类弱势特困群体帮扶救助资金236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通过创新,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打造出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服务品牌,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差异化需求。

铸“力”行动·融媒体大练兵活动

第一采访组

记者 杜维斌 吴黎明

业德静 刘青元

见习记者 宣昀昊

通讯员 王莎莎

[编辑: 邵国权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10/29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两全其“美”?
城与乡,人们生产生活的两个空间载体,人类经济发展的一对重要关系。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到十七大、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化”,再到十九大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详细]
10/28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10/28 图解 | 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重点来了
10/28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一
金秋收获季,财政喜丰收。10月26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2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6.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收入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这个第一名,印证着马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详细]
10/28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有“融”乃大?
马鞍山,发生了很多串联长三角的故事。李之仪曾在这里写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千古名篇;李白乘船下金陵,途经于此,留下旷世佳作《望天门山》;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中,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成为我国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详细]
10/28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文旅高质量发展
“市第十次党代会锚定了马鞍山奋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奋斗目标,并把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摆在首要位置。”日前,市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支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文旅人将凝神聚气、奋力争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以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市文旅发展更上一层楼。 [详细]
10/28 村村成“股东” 抱团谋“共富”
望着眼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的纯净水厂,博望镇山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晓林满是期待:“多亏公司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厂子建起来,村里哗哗流淌的山泉水,就能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泉’!”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