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老字号”上演“变新记”

2021-10-30 01:14:09 来源:皖江在线

“这酥糖采用古法制作,入口唇齿留香,各位宝宝一定不要错过……”“双11”临近,10月28日中午,面对直播镜头,“安徽老字号”林春和市级非遗传承人陶贤霞,一边将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娓娓道来,一边熟练地为自家产品带货,引得“吃货们”“买买买不停”。

穿堂而过的悠扬叫卖声,变成了直播间里专业的讲解,正是“林春和”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加速上演“变新记”的生动缩影。

位于博望区博望镇老街上的“林春和”,距今已有179年的历史。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序列中,尤以酥糖和香菜最为出名。

“小小一块酥糖,从选料到成品,要经历30多道工序,至少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陶贤霞说,酥糖制作完全遵循古法,技艺也都是“口口相传”。以香菜为代表的酱菜,也全都是手工制作,而且绝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你看我们的包装,都鲜明标有‘短保’二字,就是保持自然本真的味道。”

从历史中走来的“林春和”,并没有死守“酒香不怕巷子深”。数字经济时代,这家老店顺应消费新趋势,在加“数”转型中跟时代接轨、与需求合拍。

2018年,陶贤霞开始尝试上网开辟电商平台,并利用闲暇时间自学直播课程,在新零售时代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技艺+定制+电商+直播”的营销模式。

“传统手艺人去触‘网’转型,并非易事,也走过不少弯路。正是靠着文化传承的情怀,一步步走到今天。”拿出手机,陶贤霞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转型“成果”:抖音直播间粉丝将近两万,微信好友6000多人,微信小程序、淘宝、京东上都有网店。在最有说服力的销售数据上,如今“林春和”线上销售额占比已超40%。

“在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省级非遗正在评审中。”陶贤霞说,特别是在帮助“老字号”抢抓数字时代新机遇方面,政府积极“牵线搭桥”,“比如今年元旦,我们参加了马鞍山好物专场直播,和薇娅团队的主播联合直播推广,一场下来销售十分可观。”

根据外卖平台统计数据和粉丝反馈,对产品配料进行微调,并积极开发花生味月饼、燕麦酥等新品;试水“产品定制”,满足多样化、差别化消费需求……在创新中传承,“林春和”积极求变、一直在变。

令陶贤霞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一双儿女不仅对制作传统糕点很感兴趣,“开网店、做直播,他们还会经常出些新点子。”

“老字号不能只理解它的‘老’,一定要关注它的‘新’。一直保持‘新’,才能变得‘老’。”陶贤霞说,她将在坚守匠心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打造更多纯天然、高品质的健康美食,不负传承,不负梦想。

铸“力”行动·融媒体大练兵活动第二采访组

记者 刘挺 谢福星

见习记者 高莹 朱小曼 通讯员 聂园

[编辑: 吴曲波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10/29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两全其“美”?
城与乡,人们生产生活的两个空间载体,人类经济发展的一对重要关系。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到十七大、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化”,再到十九大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详细]
10/29 本土新增48+3!涉及这些省市
10/29 半城半乡“全盘棋” 融合发展一面旗
每天早上5点半,陈小英从家出发去上班,步行大约8分钟,来到当涂县姑孰镇工业集中区,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6小时,活不是特别累,每月工资1300多元。”今年64岁的陈小英是当涂县姑孰镇龙华村人,家里的田地被征后赋闲在家。“劳累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整个人浑身难受。”2020年7月3日,龙华村在“村企共建”中注册成立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为园区及入园企业提供物业管理、保洁、绿化、劳务输出等服务,解决了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详细]
10/29 “看到江鱼增加,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10月28日上午,在滨江生态湿地(杨树林)靠近亲水栈桥的一处塘口水面上,只见远远的一左一右两个人划着船,手里拉着渔网缓缓向岸边划来;两侧岸上,七八个人拽着网的两端,不停地往后拖拽,其间有鱼儿不时跳出水面、上下翻腾。 [详细]
10/29 马鞍山市司法局: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今年5月13日,在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丹阳司法所,南京市江宁区和马鞍山市博望区在这里举行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仪式,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揭牌,共同为江宁区横溪街道全境以及博望区全域共566平方公里共建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 [详细]
10/29 马钢车轮助力高颜值的“澜沧号”驶出国门
日前,马钢交材生产的新材质客车轮伴随红蓝白三色涂装、流线型“澜沧号”动车组运抵刚刚建成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澜沧号”将在进行试运行和技术检查后,正式投入使用。 [详细]
10/29 推行文明积分制 培育文明新风尚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不仅造成铺张浪费、催生“人情债”,还有损清新乡风民风,与现代乡村文明建设背道而驰。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银塘镇章塘村将破除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志愿服务等移风易俗新内容纳入积分设置,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以行动换取积分,用积分在超市兑换相应物品,用超市“小积分”兑出移风易俗新风尚,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