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人民日报专访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

2021-11-16 08:50:08 来源:皖江在线


image.png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6日第07版)

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安徽力量”

——访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

记者 吴焰 李俊杰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开启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的“加速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展现“安徽作为”、发挥“安徽力量”?近日,记者专访了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来,安徽在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上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郑栅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塑造竞争新优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3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携手推动规划实施,落实重点协同事项,完善合作发展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创新共建实现新突破。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和G60科创走廊5个产业联盟,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是协调共进形成新格局。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商合杭、杭黄等高铁建成运营,5条省际断头路全面贯通,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加快建设,市市通高铁全面实现。中新苏滁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合作园区提档升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

三是绿色共保取得新进展。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今年1至9月,安徽境内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90.6%、新安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四是开放共赢迈出新步伐。马钢与宝武战略重组,整合组建省港航集团并纳入上海组合港。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经验,推出包括212项赋权事项的安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合肥、芜湖、蚌埠片区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金华片区开展战略合作。连续3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

五是民生共享有了新提升。与沪苏浙实现医保“一卡通”、健康码“一网通”和10个城市地铁“一码通”,与复旦大学共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119项高频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同时,还建立多层次干部交流机制,今年以来全省已选派623名干部到沪苏浙跟班学习。

记者:去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就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出具体要求。安徽如何融入国家战略、找准目标定位,在一体化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郑栅洁:安徽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连接沪苏浙、辐射中西部“两个扇面”的功能。最近,我们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其中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摆在全省大局的突出位置。我们将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坚持不懈提质、扩量、增效,与沪苏浙构建紧密型、互补型合作关系,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一是突出“提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先发地区相比,安徽产业结构偏重,附加值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不高,2020年一产比重为8.2%,比苏浙分别高3.8、4.9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28%,比沪苏浙分别低1.88、0.65、0.6个百分点。我们要在一体化中集聚要素、配置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加快生产高端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链高端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是突出“扩量”,推动综合实力做强做大。目前,安徽GDP仅为江苏的37.7%、浙江的59.9%,人均GDP差距更大;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安徽仅7个,比苏浙分别少18个、10个。我们要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大经济体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持续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不断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三是突出“增效”,推动发展方式集约集聚。去年,安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24吨标煤/万元,比苏浙分别高0.34、0.4吨标煤/万元;各类开发区综合亩均税收11万元,亩均投资强度63.4万元。我们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性作用,大力承接投入产出效益高的优质企业和行业,深入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交出效率变革、效益提升的高分答卷。

记者: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锻造长板?

郑栅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我们将立足自身实际,借势借力、锻造长板,为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作出安徽贡献。

一是增强策源能力,锻造安徽科技创新的长板。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在量子、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特别是针对有的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等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突破“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中试—产业化”的瓶颈,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二是夯实产业根基,锻造安徽制造业的长板。安徽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万亿元,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户、居全国第八位。我们将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此,省里提出,今后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形成一批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同时,我们还将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引导企业主动参与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促进长三角制造业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

三是厚植生态底色,锻造安徽绿色发展的长板。我们将以“双碳”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大力推进长江、淮河、巢湖等重点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守护长三角生态屏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刘玉倩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11/16 我市创新“战法”掀起项目攻坚新高潮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位居全省第1;全市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5%、开工率85.6%,均居全省第1;竣工率124.8%,居全省第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5%,增幅居全省第1。[详细]
11/16 加快打造千亿级现代化生态型产业新城
龚玉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马鞍山经开区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务实苦干,加快把马鞍山经开区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高端要素集聚、生态环境优美、产城融合发展的千亿级现代化生态型产业新城,为我市奋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作出更大贡献! [详细]
11/16 我市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是关键。为保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我市建立健全“办实事”机制,对梳理确定的重点项目,明确责任人,排出时间表,制定工作措施,全力加快推进,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详细]
11/16 花山区:背街小巷变身文明“风景线”
条条背街小巷,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看似不起眼,却是离居民最近的连心路,也是彰显城市文明和群众幸福感的直接体现。近日,不少居民发现,日复一日走过的家门口的背街小巷,悄然发生着变化,道路畅了,“颜值”美了,大家笑着说,背街小巷也成“风景线”了! [详细]
11/16 学好“一技之长” 实现稳定就业
在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上,我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组织送技能培训到园区、进企业,突出技能训练,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新录用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截至10月底,全市共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015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4%。 [详细]
11/16 满腔热血为群众
程升华生前任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三级警长、二级警督警衔。从警28年来,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详细]
11/16 定位“高精尖” 开拓大市场
今年5月,雨山经开区安徽斯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的“高精度双摆三维光纤激光切割机”和“精密防撞平面激光切割机”两款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月,该公司又被认定为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