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县的张先生准备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办一家建筑公司,本以为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多次往返和县、南京,但在和县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后,“跨省通办”窗口工作人员告诉他,异地办证只需在“跨省通办”窗口递交材料,过几天就能收到一份含有企业纸质营业执照、实体印章等在内的“跨省通办大礼包”了。
“跨省开办企业原来这么简单,窗口工作人员还告诉我许可证的办理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了,等拿到营业执照后,我再来办许可证!”张先生满意地说。
“证”(许可证)和“照”(营业执照)是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拿到营业执照只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取得行业许可证才能开展经营。为了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缓解企业“多地跑”“折返跑”“办证难”等问题,我市在全面开展“跨省通办”工作的同时,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方便企业办事。
“以前许可证不仅种类多,而且办理手续复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局局长张巍表示,“打通经营阻碍,才能为市场注入‘活水’。”
我市正在推行的“证照分离”改革,是简政放权、简化审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步,它通过突出“照后减证”、优化审批流程,对各类许可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审批手续能简则简,降低准营门槛,为企业做“减法”,让更多企业既能轻松进入“市场大门”,也能方便进入“行业小门”。
“为了保证每项举措能落地,操作起来清晰明了,我们对标对表,采用清单化的管理方式,将每一项改革举措逐一落实到位。”张巍表示,与此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皖事通APP等线上途径,开通我市经营范围“规范条目”查询系统功能,提升企业登记的便利度。同时,积极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等场景应用,力争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证照分离”改革聚焦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减流程、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下放审批权力,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缩影。
为优化营商环境,让群众办事体验感更优、获得感更强,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顺应办事群众的需求,推出多项惠民利企的政务服务举措。
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发挥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等线上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推行“不见面”等审批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马上办”,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以办事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办事不顺利、结果不理想的企业和群众提供有效兜底服务,实现政务服务自我监督。同时,不断完善和运用“好差评”工作机制,从政务服务评价收集、反馈、复核、纠正、整改、回访六个方面,落实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线上服务“一事一评”、社会各界“综合点评”、政府部门“监督查评”。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服务化和便捷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强化数据资源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和部门壁垒,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记者 高莹 通讯员 宋志力 史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