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却丝毫没有消弭村民们巡护长江的热情。
11月30日,63岁的张和祥像往常一样,骑上了小电驴,沿着家门口的陈家圩路跑跑停停,仔细查看江面是否有漂浮物、江岸是否有垃圾。3公里长的责任路段,张和祥每天至少巡护两次。
“以前哪有路啊,一脚踩下去,全是泥。现在沿着江岸的步道,一眼都望不到头,看着心里都敞亮。”说起长江东岸的变化,张和祥赞不绝口。而他心里更乐呵的是自己的新岗位——饮用水水源地管护员,可以为保护长江献出一份力。
“环境美了,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都提高了。这里是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往下游不到两公里,就是采石水厂。现在不像以前了,大家不会随意在江边倾倒垃圾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程平说。
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越来越多的马鞍山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而这只是马鞍山逐梦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为马鞍山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全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奋进之志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生态环境系统第一时间打响“发令枪”,一项项顶层设计渐次推开。
制定“作战图”——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对照“杭嘉湖”和苏南地区生态环境指标,重新梳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科学规划环境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污染减排等5大类17项指标体系,明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等13类50余项重点项目。
锚定“新方案”——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碳排放达峰测算及实现路径研究。目前,分年度基础数据汇总工作即将完成。下一步,将根据达峰目标测算,拟定路线图、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特别是编制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创建“指挥所”——充分发挥创建推动作用,抢抓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集成示范市建设试点工作机遇,与生态环境部环规院合作,谋划构建具有马鞍山特色的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等七大体系,实现区域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加快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无废城市三城同创。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争做生态建设的践行者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