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将近,暖阳和煦,中周家园8栋门前,81岁的彭翠兰搬来凳子、翻开书本,享受着这平静安宁的时光。她的身后,新铺的路、新刷的墙、新栽的树、新建的景,以及那大门入口处“欢迎回家”四个大字,与她一起,沐浴着阳光。“此心安处是吾家!”这位老人笑容里透着满满的幸福。
可就在一年前,彭翠兰还对这个“家”有着诸多“埋怨”:路面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老化、活动场所不足、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车子没地方停……“孩子们都不愿意回家!”看着其他老旧小区一个个完成改造、换了新颜,中周家园居民的改造意愿是愈发强烈。
民心所向,政之所在。年初之时,马鞍山公布2021年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作为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加以推进。全市共计划改造76个项目,涉及1789栋楼54319户居民。中周家园位列花山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清单。
“既然改,就要改得群众满意!”花山区住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苏红表示,从“为群众办实事”出发,本着“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中周家园改造开始前,就系统摸排、征求意见,坚持开门决策,“对症下药”。
每个周四下午,更成了房管部门、街道社区、施工方与群众代表的固定“聚会日”,汇报进展、协调问题、问计于民……中周家园里,时时上演着让所有群众受益这个“最大公约数”的求解之法。
“9栋北侧区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群众反映强烈,亟须攻坚解决。”解放路街道工程办主任陈如华上下协调,一个杂草丛生、堆满垃圾、常年积水的“卫生死角”,现如今已划上了停车位,安上了充电桩,更贴心地设置了无障碍设施。
“6栋105室的居民说,安装的晾晒架太高了,老年人晒被子不方便。”东苑社区网格员方红霞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带着居民的意见而来。很快,原本一样高的不锈钢晾晒架变成了一高一低,安到了居民楼下。
“楼下的充电桩,不刷卡是不通电的,不用担心漏电,刷卡后使用的是居民自家的电,目前正在调试。”面对群众代表关于楼下充电桩的各种疑问,施工方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现场经理刘俊一一解惑。
“大家一起干,为美丽家园出份力!”在东苑社区党委书记任凌雁的号召带动下,小区居民齐上阵,参与商讨改造方案、查看改造现场、监督施工安全、整改小区环境,多年堆积的杂物等“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
以“心”换“新”。中周家园不仅全面解决了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还因地制宜开辟文体活动广场、设置集中晾晒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增设停车位和充电桩等,全面推动“适老化”“智能化”进程。
还有,入口处的“欢迎回家”、小广场的文化长廊、楼栋前的指示牌、表箱外的木栅栏,以及中西结合的景观小品、内容丰富的宣传标语、点缀围墙的幅幅画卷,和一扫即可查阅责任民警、政务服务等信息的二维码,处处透着心思、新意。“在做好基础改造的同时,我们还从美观度、宜居性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提升小区生活品质。”苏红说。
以“新”换“心”。“老旧小区改造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日前,中周家园居民代表将分别写有“小区换新颜 诗城添美景”“使命担当 皖美旧改”字样的两面锦旗送到了花山区住房管理服务中心和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如今的中周家园,欢迎居民回家,更欢迎八方来客。”彭翠兰说。
记者 邓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