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千问千寻大运河】一个收藏爱好者的“运河记忆”

2021-12-30 13:37:46 来源:拂晓新闻网

泗县,依河而建,依水而兴。运河之水,迢迢千里,滋养着泗州文化;运河两岸的人们,与运河结下剪不断的情缘,念念不忘这条母亲河的哺育。

今天,记者就讲述一个收藏“运河记忆”爱好者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于超,一个三十多岁,虎背熊腰、沉默寡言的男子,一丁点看不出是个心细如发、爱好收藏的人。

于超的家,原本在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活态遗址的边上,有着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十里井。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辈人讲过我家门前这条河,当年是皇帝走船的地方。”第一次交谈,于超开口就是大运河,“小时候在曹苗小学念书,放学回家,沿着河道时常能捡拾到一些古陶器的残片。”

童年时光对于超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外公。老人家和村子上其他老人一起,将曾经的运河人家的一些传说故事叙说得生动、有趣。这个记忆特别清晰,特别温暖。祖辈口口相传的运河及其运河故事,成了于超和同龄人的一种文化启蒙。

高中毕业后,于超考入皖南一所专科学校,学了一门跟机械制造有关的专业,后来在江苏昆山一家机械厂里工作。2012年,于超到省城合肥任职于一家挖掘机企业,给皖南的一个地市做售后服务。受到皖南文化深厚底蕴的影响,这个在运河边长大的淮北汉子喜欢上了收藏。2015年,于超回到家乡泗县,痴迷于运河岸边老物件的收藏。

“因为十里井这个地方靠近运河边,小时候,很多人家秋后菜园里都种上萝卜,收获后用板车运到泗县城里去卖。冬天农闲,家家就收割运河边上生长的芦苇打席子,也拉到城里头去卖。”于超不太爱说话,但一说起古运河和他的收藏品,立马神采飞扬、娓娓道来,一口气能说出许多老物件。

“对了,我家现在还收藏有儿时人们经常使用的马灯,还有运河边人家饲喂牲口的牛槽等老物件。”于超的话,激发了记者想去他家看看那些跟运河有关的藏品的兴趣。

一个冬日下午,记者走进了于超的老物件收藏馆。一进门,就惊呆了。满屋子都是老物件,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这个是上个世纪乡村百姓人家使用的老风箱,那个是影视剧作品中才能一见的老式热水壶,还有诸多的盆盆罐罐……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运河生活“博物馆”。

为了支持政府对古运河的保护工作,如今,于超和众乡邻们陆续都已搬离。人们曾经跟运河有关的生活记忆,通过这些藏品仍能被唤起。

文|记者 马远征 马竞  图|吴天元

[编辑: 邵国权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