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喜迎全国两会】皖企皖货走出国门 开放安徽释放澎湃活力

2022-03-02 18:55:30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等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推出新举措、展现新作为,以开放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扩大“朋友圈”,皖企皖货纷纷走出国门,为打造经济“双循环”贡献安徽力量。

1月1日1:00,新年伊始,一声鸣笛,一列满载100TEU货物的合肥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缓缓启程,将经霍尔果斯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合肥中欧班列2022年开行的首列班列,吹响了2022年的号角,掀开了崭新篇章。

合肥中欧班列

在过去的2021年,合肥中欧班列开出668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尽管受出境口岸拥堵、开行计划紧张、疫情防控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合肥中欧班列依旧逆势而上,再上新台阶。开行数量较上年净增100列,加强了对欧盟市场,中亚、西亚、西伯利亚地区的覆盖,五大口岸全线贯通,基本实现对欧洲区域全覆盖;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成为长三角区域目前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合肥国际陆港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助力打造“四个窗口”;先后开辟合肥中欧班列“+阜阳”、“+芜湖”、“+宣城”、“+黄山” 等城际定向班列,“合肥中欧班列+黄山”模式成为全省样板,切实保障“皖货皖运”。

从原先的3年不到200列,发展到现在一年突破600列,中欧班列服务安徽本土企业也从原来5%-10%,到现在接近50-60%。合肥—越南中欧班列开通、芜湖港—洋山港共舱暨单点挂靠航线启动、芜宣机场通航、合肥航空货运公司合作协议签约……通过构建快捷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让深处内陆的安徽跃升至双向开放的最前沿。

前不久,海螺集团乌兹别克斯坦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100万吨骨料项目正式签约。乘着一带一路、RCEP等东风,海螺集团积极“走出去”,目前已在境外设立40多家企业,在印尼、缅甸、老挝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线,总投资达135亿元。

“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很多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服务。”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诚表示,“十四五”期间,海螺要继续坚持国际化发展不动摇,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皖企皖货不断“走出去”的同时,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为“引进来”注入了强大动能。

据悉,2021年安徽自贸试验区签约入驻项目795个、协议引资额3195亿元,大众安徽新能源生产基地、蔚来中国总部、国际航空器“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奇瑞未来工厂等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元;今年1月,签约入驻亿元以上项目26个、协议引资额168.6亿元。

安徽自贸区盯紧外资、外贸、市场主体、经济总量四个关键指标。2021年,实现进出口1540.7亿元、占全省的22.3%,实际使用外资(FDI)8.7亿美元、占全省的47.4%,新增注册企业1.3万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2022年1月,新增注册企业1042家。

为进一步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安徽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提出贸易、投资、物流、金融以及法治5个方面34条措施;围绕落实《商务部海关总署等8部门关于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5条措施。在商事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等方面推出首创性试点,率先开展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推动海关跨区域监管一体化;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国有新型研发机构改革、长三角研发创新平台协同共建模式等。

一帆引航,千帆竞发。2021年,全省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1亿美元、增长36.1%,增速居长三角第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达到39.5%;对“一带一路”实际对外投资额增长40.9%,安徽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省商务厅厅长张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徽将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记者 张毅璞)

[编辑: 邵国权 审核:戎小平 监制:王小明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