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淮河安澜润万家 宜居宜业新蒙洼

2022-06-05 14:56:30 来源:安徽日报

怀着对受灾群众的深情牵挂,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洼蓄洪区,在王家坝闸视察淮河防汛,进企业车间调研就业扶贫,到田间地头察看生产恢复,访庄台人家了解群众生活……

一年多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蒙洼展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如今,淮河安澜、风光秀美、产业兴旺、生活幸福,新时代的沿淮人民正大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治淮工程好戏连台

“三夏”时节,记者驱车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田里穿梭,翻滚的麦浪传递着丰收的信息。矗立在淮河岸边的王家坝闸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越发显得巍峨雄壮。

2020年7月20日,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度开闸蓄洪,洪水淹没了蒙洼蓄洪区的18万亩耕地和众多道路、屋舍。

今年汛期即将来临,王家坝闸管理处副主任程诚对王家坝闸及蒙洼蓄洪区安全度汛,心里多了一分从容。

程诚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酷暑来到王家坝闸,在王家坝防汛抗洪展厅详细了解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情况,强调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

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20年8月以来,王家坝闸管理处加快补齐短板,实施启闭机房及桥头堡外观提升改造和叠梁门维修加固等项目,切实保障水闸运行安全;升级改造固定视频监视和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24小时实时视频监视水闸上下游、闸室、桥头堡等重点区域;实时自动采集水情、工情信息;扬压力及伸缩缝变化实时监测和远程自动化精准启闭闸门,极大提升了水闸防御洪涝灾害的现代化水平。

2020年10月,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蒙河分洪道拓浚工程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进一步治理淮河的38项骨干工程之一,计划工期36个月,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加快推动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补齐短板,降低蒙洼蓄洪区的启用几率。

“蒙洼蓄洪区承担着蓄泄淮河干流洪水的重要任务。但蓄洪区频繁启用也严重威胁两岸防洪安全,影响沿岸百姓生产生活,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行蓄洪区启用标准迫在眉睫。 ”淮委王临段工程建设管理局相关同志说。

在王临段蒙河分洪道拓浚工程四标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几十台挖掘机一字排开,装满渣土的运输车辆来回穿梭。项目负责人赵冲告诉记者:“受春汛和疫情影响,工地停工了1个多月,现在施工人员正在加班加点争取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力争到10月底按时完成四标段的工程量。 ”

随着一批批治淮工程的陆续建设投用,以及精准调度、科学防洪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如今,面对汛期的滚滚洪流,沿淮人民有了从容应对的信心和底气。淮河流域正在告别史上水患灾害频繁侵扰的困境,实现辉煌跨越。

企业壮大收入提高

保庄圩外,村民们不负农时抢收小麦;保庄圩内,红亮箱包厂的工人在争分夺秒赶出口订单。

“近一段时间,厂里的出口订单很多。你看,工人们正在赶工的一批订单是圣诞袜,将出口到欧洲。 ”位于王家坝镇保庄圩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亮说。记者在红亮箱包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把一摞摞剪裁好的布片通过缝纫机进行行线缝合,随着缝纫机悦耳的“哒哒”声,眨眼间,一只只色彩鲜艳的圣诞袜生产出来。

2020年7月20日蒙洼蓄洪后,红亮箱包原料供应和工人进厂之路被洪水阻断,无奈停工半个月,企业经营发展压力陡增。红亮箱包复工复产后,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车间生产线,同职工亲切交流。总书记希望企业克服困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企业发展的环境更优了,发展的步伐更快了。 ”王恒亮告诉记者。

洪水过后,阜南县着力强化企业特别是因灾受损企业帮扶,让受灾群众、贫困群众以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红亮箱包不仅领到了47万元政策补贴,还累计获得了500多万元贷款。

靠着有力的资金支持,公司稳订单、拓市场、扩产能,购置安装年产各类箱包100万只、头盔30万只、民用口罩200万件、防护服300万件的生产线,员工由97人增加到136人,2021年企业实现产值1800万元,就业工人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

为了更好地发挥红亮箱包的带动作用和吸纳就业的生力军作用,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2021年8月以来,王家坝镇以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为基础,在其周边规划一个投资1.7亿元、占地57亩的王家坝惠民就业产业园。产业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解决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扩大生产及上下游企业产业链配套问题,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地界勘察、图纸设计、立项批复,2022年4月正在清理地面附属物,为下一步动工建设做好准备,建成后可解决2000人就业。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红亮箱包考察时,和职工张丽亲切交谈。如今,职工的工作更稳定、收入更有保障,公司注重加强党建对企业的指导引领作用,对政治等方面表现良好的职工积极推优加入党组织,同时对家庭困难员工进行包保联系,支部党员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定期上门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员工排忧解难;建立了工会、妇联之家,加强对员工关心关怀关爱;建起了免费食堂、开办了免费托管班……

“大家都希望把这些好消息带给总书记,让总书记高兴、请总书记放心。 ”张丽高兴地对记者说。

庄台舒展幸福画卷

湛蓝天空下,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宛若一座被金色麦浪包围的巨轮。记者抬头仰望,只见高耸的水塔上“西田坡”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沿着通往庄台的沥青坡路上行,两旁河水清清、垂柳依依。进入庄台,只见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蔬果生机盎然,花卉竞相绽放。中心广场上,村民们下棋聊天,怡然自得。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田坡庄台,察看村容村貌,并走进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受灾损失、生产恢复等情况。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利民村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庄台更加整洁宜居,另一方面利用蓄洪区独特的庄台景观、沿淮湿地的自然风光,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采摘园、垂钓中心,开办“农家乐”,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群众生活越过越滋润。

在村民姜田芳家的客厅条几上,摆放着用画框精心装裱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西田坡庄台中心小广场上与群众交流时的照片。回想当时总书记到庄台时的情景,姜田芳仍然激动不已:“总书记和我们群众在一起,说的都是为群众操心的话,我们听得可暖心了。 ”

站在自家房前的小菜园旁,姜田芳指着小菜园的木栅栏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庄台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你看这每家每户房前的小菜园都是村里统一出资规划建的。我平时除了带孙子孙女,就是侍弄这些瓜果蔬菜,小菜园里辣椒、茄子、黄瓜、番茄啥都有,一年四季吃不完。 ”

“总书记叮嘱我们,自力更生、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刘芝发始终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西田坡小广场上对乡亲们提出的殷切希望。看到庄台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不约而同想到了做一些与旅游相关的生计。村民郭国清开了农家乐,淮河风味美食深受游客青睐。 “以前游客即便是来,也是看看就走了。现在有了吃住的地方,他们都跟我说‘以后还会再来’。 ”

曾经靠天吃饭的庄台人家开始吃上了 “旅游饭”。在西田坡庄台,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入股修建了50亩休闲垂钓中心等旅游设施,一年来接待了8万多名游客。庄台所在的村委会,还控股成立了生态农业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进一步将庄台风景风情变成鼓起村民腰包的红利。

当地因地制宜,通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大力发展莲藕、芡实等水生植物产业,并套养鱼虾;在长期积水的滩涂洼地上种植杞柳,保障当地的柳编产业原料供应。同时,鼓励群众发展鸭、鹅、山羊养殖,改变了此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幅提高。(记者 安耀武)

[编辑: 戎小平 审核:王小明 监制:谷雨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