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一线调研】让更多返乡农民工 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2022-06-28 11:24:41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6月18日,歙县人社局联合黄山市青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歙县经开区管委会举办2022年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志愿者热情向求职农民工推介岗位。 通讯员 吴建平 叶青 摄
在濉溪县刘桥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内的一家箱包企业生产车间,工人赶制外贸出口订单。 通讯员 万善朝 摄

就地打工 挣钱顾家两不误

“孩子大了,老人也需要照顾,再加上这两年疫情反复,在外打工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凤台县群众石林玉

一大早,石林玉骑上电瓶车离开家。约20分钟后,她来到安徽创亿食品有限公司,换上工装,戴上口罩,走进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谁还想去外地漂泊?”石林玉满意地说。

今年29岁的石林玉,是凤台县李冲回族乡人。过去,她和丈夫一直在温州的鞋厂务工。今年春节前,夫妻俩商议,决定留在家乡发展。石林玉告诉记者,出门在外,最不放心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在一次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春风送岗”招聘会上,石林玉发现离家不远的创亿公司正在招工,当即填了报名表。没过几天,公司就通知她去上班。“月工资3000元左右,虽然没有在外面打工挣得多,但方便照顾家。”石林玉告诉记者,她丈夫在家里开了个快递站,目前生意还挺好。

返乡就业正成为许多外出农民工的选择。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1年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增长1.3%,本地农民工增长4.1%,越来越多农民朋友选择就近择业。

“疫情反复有一定影响,但也是很多农民工的主动选择。”安徽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李鹏飞分析,一方面,为了照顾家庭,许多外出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产业迅速发展,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能力也在提升。

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的徐冰伟,在上海做水电安装已有30年,为了照顾老人,今年决定留在家乡就业。目前,他在镇上的一个彩钢瓦厂里做起了临时工。“工资日结,一天300块钱。”徐冰伟说。

徐冰伟坦言,之前在上海人脉广,工作都是熟人介绍,不愁没活干,如今在家找工作却有点不适应了。为了帮助群众就近就业,今年以来,颍东区举办了几场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招聘会。徐冰伟也参加过几场招聘会,但觉得很多岗位不适合自己,工资也偏低。“目前打零工过渡一下,熟悉当地市场后,我还是想干水电安装。”徐冰伟说。

回乡创业 抓住发展新机遇

“今年小麦收成好,卖了40多万元,秋季水稻要是再丰收,收入肯定比去年好。”——来安县水口镇群众王伦

有些农民工返乡后,没有再去打工,而是选择创业,当起了老板。淮南市潘集区小伙王明,便是一位返乡“创客”。

王明此前在苏州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老家的特色农产品潘集酥瓜在网上很走俏,于是便决定回乡搞电商生意。为此,他专门做过一番市场调研,发现农村的土特产“上网”后,很受城市居民欢迎,但大部分农户不懂电商经营。“我干过快递,对电商有一定了解,回乡创业有优势。”王明说。

王明投入了10多万元,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他边干边摸索,很快掌握了从选品到物流诸多门道,网店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潘集酥瓜、散养家禽、土鸡蛋、绿豆圆子等农产品,都是他招徕顾客的特色商品。“就拿酥瓜来说,每年上市时订单都很多,一斤能卖到十几元,一季瓜就能收入10多万元。”王明觉得,电商生意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的出现,城乡之间畅通的信息、物流网络,使得农村优质资源和城市消费市场的有效连接成为可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李鹏飞介绍,近年来,国家先后在农村地区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农村基础设施、产业等不断升级,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

正是瞅准了农村发展的机遇,来安县水口镇拥巷村村民王伦选择回到老家做一名“新农人”。“我和老婆之前在南京开了个理发店,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再加上这两年疫情反复,房租上涨,生意越发难做。”在外面的生意不好做,王伦夫妻俩回到拥巷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念起了“种粮经”。“去年毛收入60万元左右,抛去成本,净利润近20万元。今年小麦收成好,卖了40多万元,秋季水稻要是再丰收,收入肯定比去年好。”王伦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精准服务 扫除就业“拦路虎”

“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479场,有1.13万余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宣城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史莹

当前,我省正在开展就业促进行动。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相关方案提出,要加强在乡农民工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从沪苏浙等地返乡农民工情况,通过本地消化和省内协作,引导尽快实现就业。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需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479场,组织招聘企业1.48万家,提供就业岗位30.7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53万余人,有1.13万余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宣城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史莹介绍,用工方与劳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农民工就业,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宣城市强化岗位信息线上线下多平台发布和跨区域共享,通过举办大篷车招聘、夜市招聘、广场招聘、直播招聘等多种形式招聘会,把岗位送到农民工面前。

农民工返乡后,还面临就业技能与当地岗位不匹配的问题。“沿海地区产业水平更先进,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要求更高。一旦返乡后,很多人又要从自己不熟悉的岗位干起,还要面对工资待遇上的落差。”一位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坦言,不少农民工初返乡时难以适应新环境,求职时并不积极。他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就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拦路虎”是资金。许多农民工创业,选择的都是种养业,土地、种苗等前期投入大,后续的人工、管养等环节同样需要充足的资金。王伦向记者透露,他的200亩土地,每年的流转费、种子、化肥、人工各类费用合计近40万元,手里的现金不够开支,每年都需向银行贷款,“现在只能申请小额贷款,没有抵押,想多贷一点挺困难。”

时至今日,在淮南市潘集区,像王明这样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并不多。“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不熟悉政策,也不了解市场,更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王明告诉记者,创业之初,他经常参加区里组织的各类创业培训,但多是理论、政策宣讲,实战型指导不多。“我们更希望培训能邀请一些成功创业者,最好能分享一些创业经验。”王明说。

■ 记者 范孝东

[编辑: 吴曲波 审核:王小明 监制:谷雨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