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喜迎二十大】逐梦“绿富美” 描绘“幸福景”

2022-09-28 13:11:52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金秋时节,利辛县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通讯员 刘勤利 汝雪枫 摄
在巢湖市中垾镇三圩村,成群白鹭在湿地水域栖息觅食。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巢湖沿岸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了大量的水鸟在此栖息繁衍。通讯员 钱茂松 摄
9月20日,合肥市民在蜀峰湾公园休闲。今年夏季,该公园完成升级改造,建成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路网”。 记者 温沁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森林覆盖率超过30%。天朗气清、山清水秀时常成为朋友圈的亮丽风景。

源头治理污染

持续改善环境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杂草丛生,也没有路,只能从老远的地方眺望江面。现在这里建了滨江公园,我时常带孩子来吹吹江风,亲近自然!”说起老池口市民公园的前后变化,池州市民张默如是感慨。老池口市民公园地处原507码头区域,过去砂场、养猪场及各类违法建筑扎堆。如今,经过环境整治、生态复绿,成为水清、岸绿、景美、怡人的一处滨江公园。

环境就是民生。这10年,我省聚力攻坚,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屡创新高,2021年达93.4%。

监测显示,2021年,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地表水总体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3.5%,比2012年上升10.6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主战役。保卫蓝天,我省持续以“五控”为抓手,即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10年来,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淘汰,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水泥行业地方标准全面执行,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近98万辆老旧车辆被淘汰。

保卫碧水,10年来,我省纵深推进长江保护修复,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2.7%,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淮河干流水质优于Ⅲ类;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水质优良比例始终保持100%;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990万吨/日,污水管网总长近3万公里。

保卫净土,10年来,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均实现安全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提升生态体系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大力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我省强力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三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296个问题完成整改238个,四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69个问题完成整改52个。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和警示片发现问题3049个,已完成整改2616个。各地排查发现上报问题1541个,已完成整改779个。

驰骋低碳绿道

全面绿色转型

前不久,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市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该项目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削峰填谷、热电联供等多种功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9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89吨。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关键在于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发挥环境保护引领倒逼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产业偏重的结构明显改善。

10年来,全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21.3%,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1%,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1.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下降幅度均超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由2012年34.8%、18.1%提高到2021年的45.7%、41%。全省能源偏煤的结构加快调整,2021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较2015年下降7.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

随着“双碳”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构建“1+N”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双碳”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针对碳达峰阶段的重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系列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大力培育壮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去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双招双引”战场上打出系列组合动作——在全省征集合作园区作为“双招双引”载体、推动中国环科院在合肥成立“科创中心”、借力省内外商协会搭建招引平台、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参加会展等,培育壮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我省正着力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架构,“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是产业总产值达8500亿元,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作出更大贡献。

筑牢绿色屏障

厚植生态优势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这10年,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绿色生态屏障织密筑牢。

皖南山区、大别山区被誉为“华东之肺”。我省高质量推进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去年3月,我省全面启动“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目标是把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把安徽这片长三角生态屏障建设得更厚实。

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十年禁渔”严格落实,长江江豚嬉逐皖江,东方白鹳展翅巢湖,扬子鳄扩繁到1.4万余条。

新安江流域是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2012年,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纵深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接续开展三轮试点基础上,我省与浙江省启动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加快建立科学的跨流域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标准和水质考核体系,努力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典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长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皖南地区文旅资源得天独厚。我省建设“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品位设计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包括文化创意、研学旅游、商务会展等,使之成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向往和汇聚的创新创业之地。

广袤的大别山区,生态资源丰富。目前,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正在建设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生态文明供给侧模式创新,积极打造绿色惠民、绿色共享品牌。

我省各地在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探索新路子,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

[编辑: 吴傲飞(见习) 审核:戎小平 审签:谷雨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