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迸发学术火花 共赴“李白”之约——“李白文化研究发祥地”学术研讨会侧记

2023-10-16 05:06:39 来源:皖江在线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穿越历史的长河,李白犹如耀眼星辰,以纵情快意的人生和无与伦比的诗歌,散发出熠熠光芒。

时至今日,李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从未消逝,对其研究和升华也从未停止。如何追溯李白文化研究之源流,开辟传承弘扬发展之路径?

10月15日,江渚秋风至,宾朋满诗城。由中国李白研究会、马鞍山第35届诗歌节组委会主办,中国李白研究会办公室承办的“李白文化研究发祥地”学术研讨会在马鞍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相聚于此,交流思想、碰撞观念,共谋李白文化传承弘扬大计。

“研究李白文化,马鞍山从未止步”

千年风霜难掩“诗仙”高洁洒脱的风骨文采,百年激流冲积成厚重铿锵的李白文化,更造就出丰富多元、包罗万象的李白文化研究局面。马鞍山,作为李白钟情之地、长眠之所,千百年来对李白文化的研究发掘与传承弘扬更是清晰可见、从未止步。

“姑孰是李白文化研究的发祥地,应不为过。”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沙鸥率先抛出论点,并从最早李白诗集文献的整理,最早有关李白的碑刻、碣石、墓志,最早李白殁后神化完型,拜谒李白活动千年不绝,以及李白诗文考据开先河等五个方面给出考证。

“天门牛渚景,诗仙筑梦地。”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查屏球以天门山、采石矶等地,串起李白梦起、追梦、梦定的一生,畅谈李白与马鞍山文化;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李芳民则表示,创立中国李白研究会、推动李白研究学术交流、主办专门李白研究学术刊物等诸多方面,马鞍山不仅做得出色,有些还是独一无二。

还有,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教授卢燕新指出从李阳冰《草堂集》到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李白集裒辑编次尚有三个问题存疑;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教授沈文凡以韩国汉诗文献研究为中心,梳理展现李白文化对东亚文化圈所产生的独特影响与巨大贡献;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大学教授海滨对李白《桃花园序》与《姑熟亭序》的两重对读;马鞍山市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代表殷宏斌探寻李白“醉酒捉月、骑鲸升天”浪漫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

一手的史料、严谨的论证、新鲜的观点,成就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身处现场,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激情对话,令人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这是一场分享成果的学术论道,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曾在海内外多个杂志、书籍和诗刊上发表诗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李开英表示,从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她对李白文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马鞍山的历史人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从中汲取灵感,大力弘扬诗歌文化,创作更多诗词作品。”

作为首届中国千字文网络书法大赛中青年组优秀奖作品的获得者代表,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汪峣受邀前来。他表示,李白诗歌是书法创作的重要源泉,李白的《上阳台帖》则用笔纵放自如,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加强李白文化研究,将对提升书法素养亦大有裨益。”

“深耕李白文化,我们仍然在路上”

既有来路,必有去往。深入挖掘李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李白文化在马鞍山焕发新的风采,是时代赋予马鞍山的使命。在这场李白文化传承发展的探寻中,专家学者为马鞍山提出了真知灼见。

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张瑞君建议,马鞍山要注重传承创新,通过文化旅游、艺术创作、教育、大众传媒等领域传播,让李白文化走出象牙塔,更好地走向人民大众,李白研究活动更加丰富、多元、开放;

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红霞认为,马鞍山要凸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将李白文化概念扩大化,不局限于研究李白的文本和行踪,还可以延伸至历朝历代歌咏李白的诗词曲文,以文化为桥梁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辛晓娟则提出,要突出李白文化品牌打造的“少年感”,运用短视频、歌词、小说等更多传播传承方式对接青年人的文化需求,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外国友人一起来了解李白、解读诗歌,从而了解这座长江边上的美丽城市,对话、爱上或留在这座城市;

同时,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阮堂明提出,诗歌应成为马鞍山城市美学的不二之选;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教授郑慧霞表示,马鞍山李白文化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李白附着在诗词上面强烈的情感生命力;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徐小洁建议,要将数字创意产业融入李白文化传承弘扬中;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金陵科技学院教授程宏亮表示,要加强文旅融合,多开发如长江不夜城一样的文旅产品……

“此次学术研讨会,对于提炼马鞍山特色李白文化、打造诗歌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知名女作家马洪鸣表示,李白是诗城的,更是中国的,李白诗歌是古典的,传统的,更是当下的。“弘扬李白文化,应以传统滋养当下,通过当下重新发现传统,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增加李白符号。”她说。

受邀前来参会的江苏自媒体联盟理事长何春银则期待着马鞍山李白诗歌文化的“破圈”。他表示,学术研讨也可以褪去“高冷范”,以更加可触、可感、可互动的方式,走到大众身边,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记者 邓婷婷

[编辑: 吴曲波 审核:戎小平 审签:王小明 ]
分享到:
10/15 ​第35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
10/16 诗韵千年展豪情 长江宏阔绘锦绣
10月15日下午,在滨江文化公园,以“长江文韵、魅力诗城”为主题,第35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在这里精彩启幕。 [详细]
10/16 全力冲刺四季度 积蓄动能谋未来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当前正值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阶段,花山区拿出拼的状态、比的气势、赛的决心,聚焦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全力冲刺四季度。 [详细]
10/16 全力赶订单 车间生产忙
10/16 发挥财政职能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2021年至2023年,市县财政预算分别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19.25亿元、26.03亿元、26.49亿元,保持持续增长。同时,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专项债券支持,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详细]
10/16 原创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在我市精彩上演
日前,马鞍山大剧院歌剧厅京韵悠扬,原创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在这里鸣锣开唱。 [详细]
10/13 马鞍山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这是一次文化传承!1000多年前,因感而发,李白在这里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千古名篇。自此,“一半山水,一半诗歌”成为马鞍山最好的诠释。 [详细]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