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盖、大民生”。为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我市成立窨井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即日起全面开展窨井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
据了解,我市将以确保窨井盖完好为目标,以消除隐患及规范管理为重点,集中整治全市范围内城市道路、居民小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雨水、污水、燃气、强(弱)电、通信等各类窨井盖设施问题,全面解决窨井盖缺失、破损变形、松动错位、通车异响、标识不清等问题,着力消除窨井安全隐患以及井盖不稳固、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窨井盖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窨井盖坚固、平整、安全、美观。
本次专项整治按照“全域治理、不留盲区”和“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我市要求各载体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各产权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窨井盖问题治理工作。
全面普查建档。我市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普查各类窨井盖基础数据,以摸清底数,厘清各类窨井盖权属关系和责任主体。窨井盖产权单位对现有窨井盖设置统一编号标识,建立窨井盖管理档案,做到“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各载体、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管辖范围内的窨井盖设施普查情况进行抽检复核,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内容全面、权属清晰、主体明确。
排查整治隐患。各载体负责组织开展辖区范围内窨井盖问题排查工作,统筹排查城市道路及周边的排水、电、气、通信等行业主管部门窨井盖问题;物业小区内的窨井盖,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组织开展排查;无物业小区的,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排查;广场、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内的窨井盖,由各管理主体负责组织排查。对发现的窨井盖缺失、破损等问题,要立即组织实施更换、修复;对发现的废弃无主窨井盖进行更换修复,非必要不封填;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治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要及时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做好安全防护,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对单销号。
规范施工建设。地下管线建设项目施工时,要科学选择窨井盖产品。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检查井盖原则上要按照宽边防沉降检查井盖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道路建设单位做好相关工作部署,提升相关在建工程宽边井盖施工质量。新建窨井设施在建成移交时,应为窨井盖设置统一标识。扩建、改建城市道路需要拆除、移动窨井盖的,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窨井盖权属单位报告,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在工程完工后按有关技术标准恢复原状。
加强养护管理。各责任单位要加强窨井盖日常维护管理,组建专门维护队伍或委托专业部门,加强窨井盖设施的巡查、养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预留专项资金、购置备用井盖、警示标志等物资,实现窨井盖安全隐患问题排查和整治工作常态化;加强窨井盖应急处置,健全多部门协同预警和响应处置机制,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信息化监管。我市依托城市生命线系统开展窨井盖智慧升级改造,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实现基于传感器和物联网的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及时发现、快速派遣、办结反馈等功能,提升窨井盖问题处置效率。
推广升级更新。我市制定了《宽边防沉降检查井盖技术导则》,完善检查井盖的设计、生产、施工、竣工验收和检修养护标准,推广使用宽边防沉降检查井盖,尚未安装井盖且不符合宽边防沉降检查井盖标准的在建工程,应及时对井盖设计进行变更;其他检查井盖原则上要在道路、小区维修时执行,全面提升检查井盖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与此同时,我市将畅通12345市长热线、市民心声论坛等举报投诉渠道,欢迎广大市民发现并上报井盖安全隐患问题。
记者 余萍 通讯员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