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你我共饮一江水 翠波青峦寄情深

2024-08-12 07:47:18 来源:皖江在线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习近平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时光的列车再次停驻在八月的站台,勾起一江两岸219万马鞍山人民幸福且难忘的记忆。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总书记赋予新的发展定位——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时光荏苒,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依旧清晰可见、历历如昨;岁月如梭,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化为如椽巨笔,在一江两岸挥毫泼墨,描绘出奔腾壮美的崭新画卷。

如今,四年过去了,不仅仅是总书记考察过的薛家洼生态园成为了网红“打卡”景点,还有长江东岸的杨树林、滨江文化公园,长江西岸的零点公园、和州之心、浮沙圩湿地公园等一处处新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江两岸,大放异彩。

图为马鞍山渔政执法船在长江马鞍山段进行禁捕执法巡查。 记者 刘青元 摄

志愿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7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以“保护长江水生动物 共筑生态安全屏障”为主题的江畔课堂在长江东岸芦苇江湾处开课。在红围巾公益协会的组织下,近30名公益小天使围坐江畔草地上,共同学习有关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你们知道长江水系拥有多少种鱼类吗”“你们了解马鞍山在全国率先启动的长江禁渔工作吗”“我们又该如何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长江母亲河”……活动中,志愿者常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小志愿者们讲述了有关长江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半小时的江畔课堂在阵阵掌声中结束。随后,小志愿者们开展了长江沿岸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小小志愿者们纷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垃圾袋、夹子、手套等工具来到滨江文化公园等地,捡拾垃圾,开展巡江护江行动。

红围巾公益协会会长王静告诉记者,暑假期间,为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红围巾公益协会把课堂搬到了长江边,以专家授课、实地寻访等方式,带领同学们了解长江文化的起源,讲述长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励青少年弘扬传承长江文化,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让孩子们走近长江、了解长江绿色蝶变的故事,对于厚植保护母亲河理念、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人共同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看着孩子们听得认真、干得仔细,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王静满脸笑容。下一步,红围巾公益协会还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长江文化、讲好长江故事。

光影捕捉,记录自然之美

“你看!这是我在滨江拍摄的最新照片,在夕阳的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实在太美了。”只要有空,摄影爱好者章谦就会背着相机穿梭在城市中,在他看来,能拍出这样的照片,得益于长江岸线的美丽蝶变。

章谦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尤其爱坐着公交车穿梭在城市中,拍摄自然风光和城乡面貌。回想10年前,他直言:“那时候的沿江大道尘土飞扬,环境很差,真的是临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2014年夏天,章谦经常坐117路来往沿江大道沿线。“那时候,沿江大道只有117路一条公交线,穿过马钢厂区行驶进入沿江大道,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沿线只能看到一个孤零零的滨江文化公园,却没有一丝绿意。”

2019年,我市启动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工程,确定了“环境、生态、景观、防洪”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长江东岸紧紧围绕“沿江风光展示区、湿地生态涵养区、城市生活融入区”的定位,以塑造良好的沿江生态景观为核心,运用大地景观手法,融入城市人文记忆,因地制宜展现本土特色,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打造一条生态自然、开合有度、文韵深厚的滨江绿色风景线。

“可以说,那一年夏天,我亲眼见证了滨江沿线的更新。”章谦说,短短一两个月,滨江区域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湿地风情、文创旅游、采石风景、田园风光……长江东岸实现秀丽巨变。薛家洼生态园、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等串珠成链,昔日“脏乱差”蝶变成网红打卡景点,成为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态客厅”。

在章谦看来,滨江的变化是马鞍山众多“绿色蝶变”中的一处,更多的更新是在身边润物细无声的地方。

“想当年马鞍山东站尚未建设时,从老马濮路坐车,我几乎找不到慈湖河在哪。而现在每次从马鞍山东站出发或者返回,我都会停下来拍一张慈湖河的照片。”说话间,他的眼中满是憧憬,当月亮缓缓升起,在慈湖河每每都可以拍到一幅绝佳的明月港湾图。

共治共享,绘就生态画卷

8月9日一大早,马鞍山市渔政执法基地亮起了灯光,渔政执法人员张焘和同事们乘坐执法船,在长江水域进行禁捕执法巡查。

“从上游雨山区和当涂交界乙字河口位置开始,一直到下游宁马交界水域慈湖河口,我们的巡查路线涉及岸线23公里。”张焘介绍,执法基地共有22名执法队员,大家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不定时开展禁捕执法巡查,主要查看是否存在涉渔违法行为。

“人防+技防”,织就禁渔执法天罗地网。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科技应用,在率先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成立了渔政信息、船艇维修、无人机执法等技术应用攻关小组,实施渔政信息化“扩面提标”工程,不断完善装备建设,提升渔政执法能力。

“你看!大屏上所展示的,是我市渔政智慧化管控系统,由7部雷达和69个光电组成,基本上涵盖了马鞍山市的禁捕范围。”指着屏幕上的黄色的和绿色标识,张焘介绍说,这些标识代表江段上出现的船只,可以通过船只的运行轨迹分析判断有无违规捕捞行为。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与公安、市场监管、海事、法院等部门联合联动、协同作战机制。除此之外,我市与南京共建了苏皖交界水域守护党建联盟,还与芜湖、滁州开展交界水域联合执法,形成区域间执法合力。

据张焘介绍,推行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以来,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恢复明显,目前鱼类规模、资源密度是禁渔前的1.5倍和2倍,特别是江豚等稀有水生生物频现长江马鞍山段。

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马鞍山市用法治力量护航‘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典型经验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向全国推广,“马鞍山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跻身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 我的心里话

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让孩子们走近长江、了解长江绿色蝶变的故事,对于厚植保护母亲河理念、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人共同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

——红围巾公益协会会长王静

我亲眼见证了滨江沿线的更新。湿地风情、文创旅游、采石风景、田园风光……长江东岸实现秀丽巨变。薛家洼生态园、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等串珠成链,昔日“脏乱差”蝶变成网红打卡景点,成为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态客厅”。

——摄影爱好者章谦

推行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以来,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恢复明显,目前鱼类规模、资源密度是禁渔前的1.5倍和2倍,特别是江豚等稀有水生生物频现长江马鞍山段。

——马鞍山渔政执法人员张焘

■ 记者手记

听!这曲长江之畔的生态赞歌

从长江岸线的整治到薛家洼的蝶变,从志愿者的行动到渔政执法的规范化,每一个细节都映射出马鞍山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围巾公益协会组织的江畔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了长江的生态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这种从小培养的环保意识,是长江生态保护的希望所在,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所在。

摄影爱好者章谦用镜头记录了长江马鞍山段的变迁,从尘土飞扬到波光粼粼,这些照片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捕捉,更是马鞍山生态保护成果的直观展示。他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马鞍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长江水域,渔政执法人员张焘和他的同事们,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长江的生态安全。他们的行动,是马鞍山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也是法治力量在生态保护中的生动体现。

马鞍山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这曲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从政府到民间,从孩子到老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记者,我们有幸记录下这一切,更有幸见证这个时代的变迁。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鞍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让我们共同期待,马鞍山的明天更加美好,长江的碧水更加清澈,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记者 任德玲 

[编辑: 赵文静 审核:王小明 戎小平 ]
分享到:
08/17 2024大江论坛·皖台青年三创论坛在马举行
08/16 向“美”提质,铺展城乡新画卷
08/16 话剧《炉火照天地》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08/16 唱响奋斗之歌 谱写发展华章
在马鞍山这片发展热土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人物,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
08/16 东路庐剧 后继有人
08/16 第100例造血干细胞顺利捐献
08/16 持续点亮夏夜“平安灯” 当好百姓“守夜人”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