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习近平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以下简称马钢)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抓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站在新起点上的马钢人坚守钢铁报国初心,勇担制造强国使命,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四年来,马钢聚焦“全流程、全工序、全要素、全集成”,探索传统企业智慧升级新模式,着力打造智慧制造示范基地,构建“一厂一中心”智慧模式,荣获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最高荣誉“数字领航企业”等称号。
六百余新品背后的创新
来到马钢特钢智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几块巨型数字大屏,每一块大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生产线和生产工序。智控中心集产线远程操控、产线集中管控和智能应用于一体,创造了特钢行业的多个第一。透过马钢集团新特钢项目,可以看到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突破推动下,传统工业愈发展现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阔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2023年6月6日,马钢集团新特钢项目一期工程点火成功。项目投产以来,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市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
“特钢”之特,特在品质,特在韧性。
2023年,由马钢自主研发的2100MPa级汽车悬架弹簧用钢实现国内首发,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奥迪A6L、A4L、Q5汽车悬架簧国产化项目。弹簧是汽车动力总成与底盘系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直以来,2100MPa级以上超高强韧弹簧钢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家手中,知识产权壁垒高且价格昂贵。
瞄准这一“卡脖子”难题,马钢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技术攻关,以解决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为切入点,开展了超高强度长寿命汽车弹簧钢的关键核心材料创新设计、高纯净度冶炼工艺和脱碳控制技术等技术研发和创新,重点研究了如何在获得超高强度同时,兼顾高韧塑性、高疲劳性能、高抗弹减性能等技术难点。经过马钢“研产销”团队的合力攻关,终于突破这一难点,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并认定为国内首发产品。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缩影。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形势,马钢特钢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以来,马钢特钢已累计开发600多个新产品。
马钢特钢公司副经理龚志翔介绍,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重点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提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产品的产销量,推动产品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H型钢数字身份的加持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为重型H型钢。
走进集调度、操作、信息、应急指挥于一体的马钢长材事业部(以下简称长材事业部)智控中心,一面面显示屏上各条产线实时生产情况、各类指标数据一目了然,职工们轻动鼠标,即可进行远程操控。
数字标签、数字铸坯、数字轧材……作为马钢H型钢智能工厂的创建基础,可视化智能化的模块,涵盖质量精准追溯、产品质量优化、工业技术软件化应用、数字基础设施集成项智能模块,为优质高效生产插上智慧的翅膀,最终形成长材的“工业大脑”。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马钢股份等两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马钢股份揭榜项目正是马钢H型钢系列产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如今,每一支出厂的重型H型钢都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为新品种开发、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稳定提供大数据支持,实现重型H型钢生产的深度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并将其逐步应用到其他H型钢产线。
零下六十摄氏度的检验
回望中国高铁发展历程,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高铁基础设施和移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一步一个台阶,每一个节点都有马钢车轮的身影。
“我们的高铁车轮重300多公斤、直径近1米,轮辋内部缺陷直径不能超过1毫米,车轮精镗孔精度偏差不会超过半根头发丝;钢中氧、氢含量要分别控制在百万分之十五和百万分之一点五以下;要能经受零下六十摄氏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检验……”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交材)首席工程师鲁松一口气报出了这样一组“毫厘”数据。
马钢首款低碳45吨轴重重载车轮下线。 记者 储灿林 摄
高速车轮国产化逐步推进,2024年,整列装用马钢高速车轮的复兴号动车组开始接受60万公里考验,并批量出口到德国、韩国等国家。2024年7月24日,整列装用马钢高速车轮的G6410次复兴号长编组动车组率先完成安全载客运行60万公里,为中国辗钢车轮诞生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大功率机车轮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球首发B型地铁绿色环保车轮在合肥地铁载客运行;世界最大轴重45吨轴重重载车轮实现量产。“从引进设计到自主创新,以车轮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必将让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更加闪亮。”鲁松激动地说。
马钢交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设定以高速、重载、城轨、大功率机车车轮为代表的精品化发展战略,建成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协同作用,增强创新能力。2020年以来,研发投入均达5%以上。
又何止是一个马钢交材。2023年6月,马钢技术中心研发大楼落成。研发大楼内建起优特长材、轨交轮轴、精品板带和低碳冶金等核心实验室,汇聚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多个创新平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潮流中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开拓进取,马钢一马当先,蹄疾步稳。
■ 我的心里话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重点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提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产品的产销量,推动产品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马钢特钢公司副经理龚志翔
从引进设计到自主创新,以车轮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必将让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更加闪亮。
——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鲁松
■ 记者手记
用“智慧”书写高质量“马钢答卷”
钢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智能制造正成为钢铁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从智慧车间到智慧工厂,逐步实现全流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也逐渐成为许多钢铁制造企业提高“含智量”的有效路径。
就在这些一环紧套一环、一扣紧贴一扣的工作中,除了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采取迅速、坚决、果断的实际行动,就是对总书记殷殷嘱托最忠实的践行。
从制造到“智”造,从经验到规范,马钢用“智慧”书写出一份高质量的“马钢答卷”。
(记者 邬刚通讯员 许然 罗继胜 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