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比翼飞”

2024-08-18 15:23:34 来源:皖江在线

城乡统筹“比翼飞”

——我市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打造城乡美的“白菜心”

城市,凝聚着发展的热情!

乡村,萌生着蜕变的新芽!

在马鞍山,一拨拨青年来到城市、挥洒汗水,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城市发展;一批批“新农人”回到农村、创新创业,规模经营、电商民宿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与乡,各美其美、和谐相融,书写的是“比翼齐飞”的动人佳话,绘就的是“美美与共”的幸福版图。

当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唯有奋楫前行,一马当先。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嘱托,锚定新发展定位,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布局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持续刷新,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乡互动共融的崭新画卷,正在一江两岸泼墨而成!

城市更新——老与新和谐共生

夏日的清晨,住在花山区同济花园小区的居民王兆英和往常一样,来到同心苑广场练习太极剑。广场上,邻里老少三五成群,或舞姿翩跹,或谈笑风生,或锻炼身体,或吹拉弹唱,成为这里最生动的城市风景。

2023 年,同济花园小区迎来改造,路面铺上沥青、外墙“穿”上橘“衣”、车辆找到停处、雨水快速下渗,彩绘、雕刻文韵十足,废弃的低洼地也变成休闲广场、健身区域、儿童乐园,“可谓让我们在老小区里开启了新生活。”王兆英喜笑颜开。

“老”与“新”的转换,在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

城市之南,从曾经的“阳湖塘”到如今的“阳湖片区”,名称之变的背后,网状道路相继竣工,立体路网纵横交错,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阳湖公园及水系整治、阳湖小学、阳湖邻里中心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蕴藏着“城”势而上的无限前景。

城市之东,奥体广场南侧约6000平方米的体育路停车场改造正如火如荼,未来,这里将吸纳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北门体育路两边夜市小吃街的300余家小吃摊点,以统一的规划标识、更好的服务管理,打造全新的“体育路夜市”,点亮城市“新夜态”。

从片区开发、新城建设,到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从地上盘活闲置用地、老旧资源,到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铺设供水、燃气、通信、电力等管网;从以生态为导向,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到以工业邻里中心为导向,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我市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升级,在城市更新中向新而行、进阶而上,统筹推进新城开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0年以来,我市已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2万余套、老旧小区346个,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47.5%,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起笔“大写意”,落笔“绣花功”。众多马鞍山人也一步步接近着诗意栖居的梦想。

生机盎然的绿化景观、设计精巧的空间布局、暖心便民的公用设施、润物无声的文化融入……城区内,大小24座“口袋公园”,全长230多公里的绿道,每日更新、不断延伸,已然成为市民出门转角就能遇见的“诗和远方”。薛家洼、杨树林、浮沙圩、零点公园等串珠成链,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成为家门口的亲水乐园。

同时,大力开展“红色物业”提升行动,679个城市住宅小区(片区)实现物业管理和党组织全覆盖;道路保洁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干净”成为城市底色;垃圾中转站变身“共享型”城市综合驿站,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便民公厕完美升级;“城市大脑”“智慧停车”相继运行……如今的马鞍山,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美丽举目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乡村振兴——强美富齐头并进

城与乡是中国社会的两大空间载体,既要理顺“城”这一边,更要顾好“乡”这一头。

一方庭院、满屋时光,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窗明几净、家风绵长……走进当涂县乌溪镇,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

去年以来,该镇以“百村千院”行动为切入点,积极动员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建设“美丽庭院”。如今,月季、茶花等花卉苗木茁壮生长,每日傍晚,整理家中小院成了七房村村民周永平雷打不动的“规矩”。“看着漂亮整洁、温馨和谐的小院,心情就很好。”她说。

庭院之外,“长清”工程细化量化“五清一改”“三大革命”等测评指数;“焕彩”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村庄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扮靓”工程向“五美”创建标准看齐……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以“小家美”彰显“乡村美”,乌溪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妙招十足。

“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差,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四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五清一改”清洁行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5%,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方案”,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全市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97个,在建46个;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村庄个性特色,20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休闲荷塘”“活力马场”等声名远扬。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走进含山县清溪镇白衣村,群山环绕、溪水潺潺,一垄垄茶树沿着山腰蔓延开来,在骄阳下愈发明亮葱茏,于微风中散发阵阵茶香。而随着茶香弥漫的,还有强村富民的希望。

近年来,白衣村抓党建、兴产业,立足当地山场资源,选准茶产业作为村级主导产业,建设村集体茶园 385 亩,并于 2023年成立红润白衣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党组织领办的方式,统筹资源、激活要素、增强活力,形成集种、采、制、销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收益53.4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我们也跟着过上好日子。”白衣村脱贫户唐宗良、刁筠英夫妇俩平时在村茶园务工,加上公益性岗位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已达到 6 万元。而茶园中,像他们一样的村民还有100 多名,茶园务工让他们人均年增收8500元左右。

如今,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规模经营、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收益达90.6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93.4%,均连续 3 年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2670元,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农民的“钱袋子”愈发充实。

和县善厚镇凤台村

要素流动——城与乡双向奔赴

在和县西埠镇陶村,抖音号“皖禾鲜”直播就是陶在飞的卖场。“现摘现发、产地直销”是他的卖点,和县辣椒、芦苇叶、露天毛豆、白糯玉米等就是他的商品,这位返乡“新农人”搭上“电商快车”,为当地优质农产品插上“翅膀”,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

在含山县仙踪镇六衖一号公路旁,“乡见衖晚”茶舍茶韵幽香、朱老棚草坪集市蓄势待发,以闲置房屋为店,茶舍集市为媒,城与乡融合、“洋”与“土”碰撞,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人流、资金等要素在这里“返乡”。

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五统五促”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 30 分钟”就医圈,构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医防融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标准化农村老年食堂 85 个,将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提高至 70.5%;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举办“四季村晚”42场、“送戏进万村”演出416场;实施“雁阵

计划”,开展市级领导定点帮扶,优选经验丰富、熟悉“三农”的干部奔赴乡村振兴战场……

土地、资金、人才,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城里有的乡村有,城里没有的乡村也要有。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城与乡的边界开始渐渐模糊。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2024 年,《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成为马鞍山首部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构建“两脉四区四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与和美乡村建设……宏图入怀、时开新境,今日的马鞍山,或城,或乡,满眼融合观不尽,“千树万树梨花开”。

文/记者 邓婷婷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戎小平 审核:王小明 ]
分享到:
08/18 ​绿波潮涌生态优
横跨长江两岸的马鞍山,因钢设市,因钢兴市。钢铁,赋予了这座城市坚实的工业基础,也为其留下了深刻的工业烙印。如何以绿色发展助推城市资源化转型?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是这座城市孜孜不倦的追求。[详细]
08/18 转型升级加“数”跑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市持续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详细]
08/18 长风破浪向海行
近日,马鞍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20—2023 年,新签约项 目 中 来 自 长 三 角 地 区 的 有1016 个,占比 58.9%,总投资额4399.6亿元,占比54.1%。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有151个,占比53.1%。 [详细]
08/18 密织民生幸福锦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