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向海行

2024-08-18 14:58:32 来源:皖江在线

长风破浪向海行

——我市聚焦开放联动高水平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

近日,马鞍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20—2023 年,新签约项 目 中 来 自 长 三 角 地 区 的 有1016 个,占比 58.9%,总投资额4399.6亿元,占比54.1%。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有151个,占比53.1%。

作为一座“左右逢源”“刚柔并济”的开放之城,近年来,马鞍山以改革促进开放联动高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敞开大门谋发展,马鞍山开放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沪武高速博望互通立交暨收费站

深化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渐入佳境

7月25日上午,沪武高速博望互通立交暨收费站开通仪式举行,沪武高速博望收费站正式开通运营。

高速出入口从无到有,折射出的是宁马新型功能区矢志不渝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决心。

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而生,为区域协同发展探路,宁马新型功能区成立以来,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目标,围绕“先进智造业基地、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和宁博同城化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任务,突出重点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六个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毗邻携手,体制机制协同是基础。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指出,要聚焦制度保障,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马鞍山与南京市、上海长宁区、上海普陀区签订跨界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推动各县区、开发园区分别与沪苏浙城市县区、开发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分层次开展城市、城区、园区合作。

同时,马鞍山聚焦重点领域,做好与沪苏浙的结合、嵌入、衔接。搭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产业合作园区、“研发飞地”等对接合作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每年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近六成来自沪苏浙。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累计引进顺博合金、腾亚精工等新兴产业项目 49 个,总投资超 600 亿元;和县与南京市浦口区共建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 45 个,总投资 217 亿元。

除了产业领域,马鞍山与长三角城市在科技、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作也成效显著。

马鞍山是安徽省唯一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城市;与江苏联合开展长江大保护,加大共有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加强防护林建设与湿地资源保护修复,筑牢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与南京市、上海长宁区签订养老服务合作协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马鞍山与长三角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

宁马城际铁路

双向奔赴 宁马同城提档加速

8 月 12 日,随着三根拱形钢梁稳稳地立在桥面上,宁马城际铁路雨山东路站钢结构正式开始施工,标志着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车站钢结构施工全面拉开序幕,进入“空中”施工阶段。

宁马城际,一头连着马鞍山,一头连着南京。建成后,两市中心城区仅需30分钟即可实现互通互达。

南京、马鞍山唇齿相依。在短视频平台,去年有两张图片让人印象深刻。一张是马鞍山市民拍摄到了40多公里外的南京紫峰大厦,另一张是南京市民拍摄到了马鞍山金鹰。网友们无不感叹,南京和马鞍山空间距离太近了。

不仅距离近,马鞍山与南京的互动也很频繁。规划方面,签订《南京都市圈规划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国土空间、基础设施、毗邻区域等规划协同机制,完成《宁马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宁马交通一体化对接通道及中心城区重要交通干道系统用地预控研究》。

毗邻合作方面,实现宁马所有毗邻片区跨界一体化发展全覆盖。一体化供水、警务合作、跨界医联体等十多个两地共建共享共治项目实体化运营。

公共服务方面,开通马鞍山至南京7条跨省公交专线,建成使用宁和公交换乘中心等公交枢纽;推动宁马各类学校结对共建,推动全市各医疗机构与长三角知名医院开展合作。

2024 年,马鞍山融入南京的步伐更加坚定。今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对接内容包括干部能力提升、产业协同、科创人才、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六个方面,共26项举措。

马鞍山市发改委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24 年,马鞍山市将进一步融入南京、深耕南京,以同城化思维建设区域发展共同体,实现联动发展、共同发展。

企声响应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希望能发挥企业产品优势,帮助在市政工程项目以及生态城区修复项目中加大推广应用……”7 月 10 日,在市企业服务中心联调会议室,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庆正在反映诉求。

针对企业反映的事项,市住建局、市企业服务中心现场答疑,并表示将积极推进企业与项目参建各方的对接工作。

外地企业为什么来马鞍山?营商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也有人说,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2023 年,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通过创新性整合线上线下各层面、各平台、各渠道,建立快办快结工作机制,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截至目前,市企业服务中心已协同相关部门,引导来访企业专窗办理事项3000余件次。

企业有需求,政府来回应。2022 年以来,马鞍山还积极打造“采石会客厅”企业服务品牌,每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邀请同一行业或同一类别的企业参加,为企纾困解难。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向来用脚投票。数据显示,2020—2023 年,我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26个,协议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3个。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284 个,固投 5 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36个,固投20亿元以上项目6个。

2020—2023年,我市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 5030.1 亿元,年均增长 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43957万美元,年均增长155.8%。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12836万美元,位居全省第3,同比增长10.8%。

双轮驱动 内外贸齐头并进

华灯初上,东塘葡萄节现场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坐一处,品尝美食,欣赏歌舞表演,享受着独特的夜市风情。摊主们的热情吆喝与食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升腾的“烟火气”,点亮了乡村夜经济。

夜经济的升温,带来的是满满的消费活力。近年来,我市坚持消费投资双轮驱动,推动内外贸发展齐头并进,激发城市活力。

全市内贸流通取得较快发展,全市限上商贸企业总数达到611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795.8亿元增长到 2023 年 的 1047.7 亿 元 ,累 计 增 长31.7%,年均增长 9.6%,超全省 1.7 个百分点。特别是2023年,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均位列全省第3,创历史新高。

新业态催生新活力。我市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连锁便利店落户马鞍山,“首店首发”经济提升城市消费品质,夜间经济发展格局逐步构建。

7 月 30 日晚,马鞍山综合保税区进出卡口前,一辆满载空调的货车缓缓停下。“叮”的一声,电子栏杆自动打开,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飞远)7月以来的第181车白色家电被运往郑蒲港码头,即将发往海外。

走出去,天地阔。近年来,我市在稳定传统贸易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海关总署公布,我市连续13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位列全国第32、全省第2。大力推进外贸新业态,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2024 年以来,我市跨境电商连续 6个月均保持100%以上增长,上半年交易规模达11.5亿元,同比增长101.5%。

风从海上来,潮起正扬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浪潮奔涌,马鞍山踏浪前行。

文/记者 王永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 戎小平 审核:王小明 ]
分享到:
08/18 ​绿波潮涌生态优
横跨长江两岸的马鞍山,因钢设市,因钢兴市。钢铁,赋予了这座城市坚实的工业基础,也为其留下了深刻的工业烙印。如何以绿色发展助推城市资源化转型?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是这座城市孜孜不倦的追求。[详细]
08/18 转型升级加“数”跑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市持续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详细]
08/18 城乡统筹“比翼飞”
和县善厚镇凤台村 [详细]
08/18 密织民生幸福锦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