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马鞍山新闻网 > 聚焦 > 正文

粮田变良田 绘就好“丰”景

2024-08-21 07:51:05 来源:皖江在线

八月马鞍山,风吹稻花香。走进广袤田野,大片规则的田块、伸向远方的沟渠、阡陌纵横的机耕道……以田为布、以稻为色,一幅农业发展的生动画卷铺展开来。

近年来,马鞍山围绕多种粮、种好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9.0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8.4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怎么建?如何管?走进田间,闻着稻香,你会发现,马鞍山自有高招。

“高”在哪?化零为整、高产稳产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马鞍山的农民们最有发言权。

走进含山县陶厂镇兴园家庭农场,满畈稻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清澈的水流经纵横交错的沟渠输送至成片农田。作为种田的“老把式”,农场负责人王付平介绍,以前承包的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设施不足,种起粮来费劲得很,“现在土地平整、管理方便,一亩地光成本就能省下100元。”

当涂县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程黎刚则表示,随着农田走向高标准,他的种田模式也随之改变。植保无人机、虫情测报系统等智能化农机装备齐上阵,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日渐形成,“目前,我们每亩农田经济效益增长了150元。”他说。

在博望区博望镇滨湖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户户联合”“村村联合”对农田、水面资源进行流转整合,以村集体为主体在市公共交易平台挂网发包,建立“保底+分红”利益共享模式,仅2024年就为村集体增收88.12万元,为村民分红161.08万元。“如今一亩田的收入是以前的两倍多。”村民吴基芳喜笑颜开。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由此可见,与普通耕地相比,高标准农田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农田的保土保肥保水能力增强,产出能力提高;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水、肥、药利用效率,节本增收效果明显;便于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业,种植模式向集约化转变,强农效应突出,是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如何建?提高标准、抓牢质量

翻开博望区丹阳镇农办工作人员戴天宸桌上2023年丹阳镇的高标准建设项目、改造提升项目的建设内容一览表,可以窥见,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大项”下面细列“小项”,可谓是事无巨细。“我们新建了高标准农田5000亩,改造提升了3500亩,总共投资超2200万元。”戴天宸说。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高站位谋篇布局、高起点打造项目、高效率推进建设、高标准抓牢质量,马鞍山高招频出。

在建设布局上突出重点。系统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优先把“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优先选择耕地连片、托管比例和规模经营程度较高,且经营主体改造意愿强烈的村,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密度。

在建设内容上综合配套。至少三次下项目区实地勘察、论证、再修正,三次上报村镇、县区、市级专家评审,使项目建设内容更加贴近现场实际、生产需要和群众需求,推动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建设内容协同发力。

在建设措施上因地制宜。将高标准农田与特色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陶厂镇“含山大米”生产示范基地推进8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含山大米”重要核心产区和优质稻米供应基地。和县在丰乐古道沿途建设5000亩高标准农田,结合鸡笼山、半月湖等4A级景区,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

在建设过程上提速增效。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组建市级专家顾问团,加强统筹调度、专业指导;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定期调度、驻点督导,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工程自检、专业监理、监察督查、群众监督,严把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打造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2021-2023年,全市农田建设市级补助资金稳定在225元/亩,市级投入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省厅下达我市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万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5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达3000元新高……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怎么管?网格化管理形成闭环

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眼下,恰逢水稻抽穗,正是灌溉保苗、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当涂县护河镇清潭村,村干部吴鹏像往常一样,在王庄自然村田间,逐一查看沟渠、涵管等农田设施,并将运行状况及时登记在随身携带的巡查日志本上。除了村干部身份,他还是村里高标准农田管护的“网格员”。

为农田配备“网格员”,正是马鞍山创新开展农田管护网格化管理模式中的重要内容。

从当涂县护河镇试点,扩大到当涂县全域、含山县清溪镇、和县善厚镇、博望区博望镇,再到2024年全市推开……马鞍山建立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并以自然村为单元确定管理网格,依托现有协管员队伍,每个乡镇设1名监管员,每个自然村设1名网格员,形成一个乡镇加N个网格的“1+N”管理模式。

“网格员”怎么管?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农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都是我日常巡查的重点内容。”吴鹏表示,如若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设施需要维护,通过手机拍照取证后,能自行处置的及时处置,并在2个工作日内报乡镇监管员。

网格员不能自行处置的问题,则报乡镇监管员核实解决;如还不能解决则1个工作日内上报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会商解决。网格员则需对照巡查问题清单全程跟踪处置结果,确认解决后方可签单销号,形成巡查、发现、研判、处理、反馈的全程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得以解决。

现如今,211名网格员奔波在全市划分出的198个网格内,累计开展巡查1600余次,发现解决各类工程管护问题200多个,确保高标准农田持久发挥效益,保障全市农业生产正常开展。

储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9个、储备项目面积60.68万亩,逐步把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如今,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马鞍山思路清晰、信心更足、步伐更快,每一寸耕地正成为丰收的沃土,描绘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记者 邓婷婷

[编辑: 赵文静 审核:王小明 戎小平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