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论英雄”带来了什么

来源:安徽日报 2021-05-24 09:45:35    责编:陈希颖

企业规模大就是优等生?厂房面积大就是效益高?纳税大户定受青睐?“亩均论英雄”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在马鞍山市,工业企业的好坏不再由规模等指标简单判定,而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强化亩均产出与效益,将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从“数量论英雄”到“亩均论英雄”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亩均”加创新,寸土生寸金。

5月20日,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眼前的东科公司占地仅4亩多,大楼才4层,去年营业额竟高达2.5亿元。“企业发展壮大的背后,离不开市里围绕亩均效益评价实施的系列政策举措。”公司董事长谢勇说,2019年综合测评为A类企业,获得不少资金、项目、荣誉等方面的支持。

什么是“亩均效益评价”?马鞍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赵兴胜介绍,2018年底,在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市里启动改革试点,以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为目标,以“亩均税收”为重点,以智能、绿色、品牌、研发等反映企业综合素质的指标为加分项,对企业实施综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马鞍山经开区东科半导体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生产芯片。 (视觉安徽)

“2017年刚来马鞍山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土地,我们就选择在产业园内进行孵化,现在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成功获得开发区内的53亩建设用地。”让谢勇颇为满意的这个地块,是政府前不久刚刚盘活收回的。“这个地块此前属于另外一家企业,但项目进展一度停滞。通过‘亩均效益评价’的倒逼,地块成功收回。”马鞍山经开区经贸局副局长王洁说。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腾笼换鸟”的背后,折射出“亩均论英雄”发展新逻辑。去年全市共150户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规上工业企业平均亩均税收较上年增长超一成。

“高质量发展如何体现?落实到企业和县区园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树立亩均效益理念,突出企业占用资源的贡献率。”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表示,谁纳税多、亩均产出高、贡献大,我们就支持谁,使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企业利用资源的贡献程度相匹配,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正向激励+反向推动”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700亩,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物以稀为贵,土地也是如此。在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能使用的工业用地指标仅有700亩。

如何加快转型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向发达地区看齐,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立起“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激励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圣诺贝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行走在安徽圣诺贝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园区内,废水、废气的处理装置格外醒目。在该公司总务部经理王书琴的手中,有一份2020年度项目申报跟踪表,去年共有22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奖励。“能获得这么多奖补,与被评为A类企业息息相关。比如某个项目共有5家企业参评,那么A类企业就是金字招牌、是个加分项,有更高几率获得项目。”王书琴说。

“2017年,我们在原有废弃厂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后,进行投产。这几年企业发展很不错。2019年公司亩均税收达到462万元,被评为A类企业。”伴随着香气扑鼻的作料味,颐海食品公司负责人曹彦军边走边说,“为了进一步提高亩均产值,我们正在改造新的生产线,生产效率可以提高一倍。”

颐海食品厂房航拍

2019年8月,马鞍山市完成首轮1948户企业亩均效益评价;2020年9月,以工业企业全覆盖为目标,完成第二轮3394户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一方面,我们对工业企业实施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比如,对A类、B类、C类企业,分别按照110%、85%、50%享受市级政策,D类企业不享受;另一方面,对D类企业实施供水、供气、供电、污水排放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提高D类企业占用公共资源的成本,倒逼D类企业转型退出。”马鞍山市经信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赵文翔说。

以“正向激励+反向推动”提速新旧动能转换,研发投入高、技术创新强、运行效率高的优质企业,会得到最优待遇,赢得更好发展;相反,那些粗放型落后企业,会越来越来越大。迈入“亩产论英雄”时代,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亩均效益”,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把亩均效益评价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现在接触一个项目,第一反应就是估算下它的投资强度和单位效益。”在马鞍山采访期间,不管是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在慈湖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这样说。

慈湖高新区桓泰环保企业生产区

以质量效益为标准的“亩均标尺”,正成为引领马鞍山经济转型升级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亩均效益评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马鞍山市市长袁方总结,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进一步坚定了新发展定位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考察调研,对马鞍山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以亩均效益评价倒逼生态转型、产业转型,正是马鞍山落实新发展定位的生动实践。

以亩均论英雄,扶优扶强,促进优胜劣汰,真正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让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先进产能腾挪空间,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赵兴胜介绍,去年马鞍山市GDP增长4.2%、居全省第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居全省第6,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2.6%、居全省第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居全省第4。

企业是发展理念和思路的最终实践者。参与亩均效益评价的企业怎么看?企业家会不会有压力?

颐海食品生产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这种评价体系对我们非常友好。”谢勇说。“它本质上与我们的发展理念一致,对企业也是促进。”曹彦军表示。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是高成长性、高效益型,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对这个评价体系越是欢迎和看重。

“评价的同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精准做好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赵兴胜说。2020年,马鞍山市“四送一服”考核评价高居全省第2,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主攻‘亩均效益’,今年将倒逼退出低效企业150家以上,低效用地4000亩以上。”张岳峰表示。按规划,十四五”期间,马鞍山市将继续深入实施这项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加大倒逼力度,联动结果运用,确保全市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8%,努力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 | 史力、何珂、贾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