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退捕渔民端起“新饭碗”

来源:中国商报 2022-01-06 11:40:57    责编:唐冰倩

微风轻拂,晨雾霭霭,一艘小船划开了朱盖外河的宁静。蔡五七和蔡前进兄弟俩熟练地拉网、收鱼,白鲢跳跃、河虾蹦跶,又是渔获颇丰的一天。“大鱼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河虾、杂鱼同样受欢迎。”蔡前进表示,养鱼、捕鱼他们都在行。

蔡家兄弟曾是安徽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小花津居委会的渔民,自小跟着父辈捕鱼,常年随船漂泊。随着国家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的推进,他们彻底告别“水上漂”,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我们上岸后,年纪大了又不识字,外出打工肯定不占优势。”蔡前进说,多亏了政府指导,他们兄弟俩承包下朱盖外河的160亩水面,养起了白鲢、鲫鱼、河虾、螃蟹等水产,年均收益超过10万元。

妥善做好渔民转产安置,是关系长江十年禁捕退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渔民生计和家庭稳定的一件民生大事。“我市大部分退捕渔民大多四五十岁,并且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技能单一,转产再就业困难。”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办主任石小平表示,要想真正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奔小康,必须另辟蹊径。

对此,马鞍山市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了引导扶持退捕渔民从事“捕转养”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区充分利用现有水面、滩涂、山场、岗坡地等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补等措施积极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渔民以各种形式从事养殖业,并将“捕转养”项目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力推进调度。

根据渔民承包水面的面积、位置、集聚状况,马鞍山市将“捕转养”项目分为基地带动型、独立承包型、社会合伙型三种情况予以每亩600元的政策补贴,并为鼓励退捕渔民抱团集中养殖,将基地带动型所有水面均纳入补贴。同时,农业农村部门还联合水利部门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指导、创业贷款申请、养殖保险办理等基础性服务。

很快,小花津居委会这个退捕渔民聚集之地掀起了“捕转养”之风。石来红,承包30亩;张云,承包45亩;石江,承包65亩;石来福,承包65亩……“仅2021年,小花津居委会参与‘捕转养’项目的退捕渔民就有41户,户均增加收入10万元。”博望区水产站站长陶林说。

去年,石来福等10户退捕渔民联合成立花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渔之家“捕转养”基地,通过实施“合作社+基地+退捕渔户”经营模式,整合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扩大示范效应,抱团集中养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捕转养’项目,完善工作机制,巩固现有成果,重点整合渔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加强‘捕转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提升渔民养殖技术,搞好产供销服务,实现退捕渔民稳定就业、增收致富。”石小平说。

邓婷婷 储灿林 本报记者 刘群